搶救前線/NPO資源三缺 橘世代挺身而出
臺灣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已逾四十天,隨着疫情發展起伏變化,紮根於在地社區第一線,協助兒童、弱勢家庭、銀髮族羣的第一線非營利組織,也面對着不同階段的挑戰。
臺灣社區實踐協會志工沈曜逸表示,實踐協會所在區域是萬華,服務對象有高達九成,平日都是收入不多的貧窮家戶。疫情爆發後,收入銳減,甚至歸零。爲了減輕生活負擔,第一時刻,平日加入萬華協力聯盟的實踐協會,就整合資訊,並向大衆募資最需要的物資品。
僅管第一時刻,緊繃的疫情讓全臺灣不得鬆懈,抗疫最前線卻也看見「橘世代」身影。 圖/freepik
初期隨即獲得各界協助,獲得乾糧等物資包,但沈曜逸指出,生鮮蔬果等食材仍是協助家庭所需,然而考量至數量以及考慮到保存期,協會並沒有適當的冷藏冰櫃冰存,最後是透過協助過的新住民店舖冰箱,暫時使用。
類似處境,也出現在同樣紮根萬華的立心基金會。立心基金會顧問許水鳳表示,疫情於五月中旬疫情爆發,由於局勢訊息並不清楚,以兒少關懷、獨居老人送餐等照護服務,都無法斷然中止,基金會工作人員隨即面臨口罩、酒精、防護面罩等防疫資源不足的問題;而基金會另一關注的兒少族羣,在教育部宣佈停課後,孩童就面臨數位設備不足,或家中無網路的問題。
包括臺灣社區實踐協會、立心基金會等多個非營利組織也坦言,疫情雖趨緩,包括兒童教育、弱勢家庭等物資仍待各界持續奧援。然而疫後復甦的挑戰並不小。沈曜逸指出,不如一般大衆處於弱勢脆弱的他們,就算疫情之後,重返往日生活,也將面臨不小難題。
他解釋不論政府、民間單位,對紓困金奧援的理解,均只在「救急」,但協會所協助的弱勢對象,平日就業不易,工作也多爲零工、或非典型工作,往往必須等到整體景氣恢復,纔有機會得到就業機會,生活負擔壓力不小,「長期的紓困」、「就業規劃」都將是下一步急需各界伸出援手的部分。
僅管第一時刻,緊繃的疫情讓全臺灣不得鬆懈,抗疫最前線卻也看見「橘世代」身影。甫於兩年纔剛從立心基金會退休,轉接任顧問提供協助的許水鳳,在疫情爆發第一時刻,仍不忘長年來對兒少弱勢、獨居弱老的關心,仍透過專業,調度物資,保護基金會志工前赴第一線幫忙,併爲基金會關心的兒童,找尋協助。
屬於五年級生的臺灣計程車學院學會理事長侯勝宗,更在新北市疫情節節高升,與旗下「運將」冒着風險,穿梭在新北市四十多個快篩檢疫站,協助必須進行近一步檢測的民衆,前往檢疫所,或是將解隔離者後送回家。
他說,除了信仰驅使,身爲五年級生,也希望擁有世代紅利的他,不管是此次疫情的奧援,或是創辦計程車學院學會,都是希望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對社會產生正向影響。
臺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林依瑩也表示,橘世代擁有人生歷練,即便疫情嚴峻,仍可以投入,貢獻自己的時間、長才、心意,協助社會。例如數位關懷志工,陪伴弱勢兒童或是僅靠自己生活的孤老長輩;英國也有一位百歲爺爺摩爾,儘管受限於封城無法外出,仍靠着家中萬步行動,向大衆募資投入抗疫行動。在未來,疫情挑戰仍在的時刻,橘世代依然可以一棒接一棒,找尋疫情公益的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