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出生率奏功 北市終結連8跌
少子化成國安危機,其中臺北市更飽受出生人數連年降低之苦,從2014年2萬9024人到2022年1萬4528人,已連續8年負成長,所幸在2023年止跌回升約10.3%。(本報資料照片)
少子化成國安危機,其中臺北市更飽受出生人數連年降低之苦,從2014年2萬9024人到2022年1萬4528人,已連續8年負成長,所幸在2023年止跌回升,正成長約10.3%,臺北市政府歸功於一連串育嬰政策立功,也爲此耗資至少10.4億元的補助;不過,民進黨北市議員林延鳳認爲,應整體改善生育友善環境,而非只是收割疫情紅利還狂撒幣。
根據臺北市政府數據,臺北市出生人數從2014年的2萬9024人到2022年1萬4528人,已連續8年負成長,共衰退50%,直到2023年才轉爲正成長,當年出生1萬6027人,相較2022年增加1499名新生兒,終結連續8年的負成長,轉爲正成長10.3%。
臺北市社會局長姚淑文表示,目前市府對於「支持青年成家育兒」提出3大政策方向,包括「樂生、助養、好住」,積極推動「生育獎勵金加倍送」、「社宅育兒家庭協助方案」、「友善托育補助加碼」、「私幼學費補助5萬2000元」、「孕婦乘車金補助」等各項育兒政策,強化育兒公共化支持、減輕養育負擔。
其中生育獎勵金加倍送部分,去年共計核發1萬6952件,金額達6億9615萬5000元;友善托育補助加碼部分,臺北市從去年4月4日起開始加碼補助,2023年度共補助9749人、發放3億1465萬1186元。
另外,臺北市好孕2U孕婦乘車補助從去年7月1日推出後,截至去年12月共核發補助1萬108人,服務逾17萬趟次,補助逾3252萬元,總計至少投入10.4億元止跌。
不過林延鳳認爲,北市去年度人口自然增加數仍爲「負4330人」,雖較2022年「負6255人」好,仍爲北市歷年自然增加第2差;市府花了市民納稅錢破10.4億元預算,卻只敢用去年數字比2022年回升做片面宣傳,無視2022年尚且嚴峻的疫情。
她強調,就淨自然增加數而言,蔣萬安市府執政的2023年仍爲有史以來第2差,不思整體改善生育友善環境,只懂狂撒幣,卻只敢收割「後疫情紅利」兼與柯市府「比爛」,這樣的施政態度令人難以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