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友訊CEO、GCR創辦人 曹安邦 產業大老的活字典

前友訊CEO、GCR創辦人曹安邦圖/翁毓嵐攝

自友訊執行長暨總經理的職位退休、自行創業,眼一眨也已過了13個年頭。曹安邦,那個曾經把友訊推向國際品牌市場,並讓友訊在印度市場轉虧爲盈、更因此於印度催生兩家上市公司的科技前輩,積累逾20年的印度市場經驗,迄今仍是不少產業大老請益的活典。

近日,領軍產業訪印團的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與曹安邦相約在印度會面。這些年,曹安邦投入跨境銷售及落地的物聯網服務平臺事業,創立GCR集市雅公司,並選定印度做爲營運基地,李詩欽不時向曹安邦請教在印度市場的經營、投資發展等。

曹安邦直言,臺灣產業「一卡皮箱走遍全球」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投入業界的新世代年輕人,對於走出舒適圈、赴海外市場拓展經歷的意願偏弱,更多的年輕世代連以英文無礙溝通都不容易。

在這個產業不再能單打獨鬥的時代,產品、人才和資本,是企業間必須有更緊密的合作或聯盟,進而去穩固生態體系的三項要素,不過在少子化對產業界人才真正造成大沖擊之前,「找到對的人才」說來簡單、實爲不易,但曹安邦認爲,企業必須先確立真正的需求、定義職能,才能找到合適的人。同時,企業也該要放棄「要馬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白日夢。

隨着新一波AI浪潮涌起,照理說,在更多「AI工具包」的輔助下,應該更有利於產業進行跨國的運營。曹安邦說,AI時代下,不管規模大或小的企業,要擴展國際版圖都更容易,「問題一直都不是規模的大小,而是有沒有建立起『價值鏈』纔是關鍵」。

從國際市場到聚焦於印度的這廿多年來,曹安邦體悟到,全球化其實是「進階版的在地化」,對經營國際市場的企業來說,業務規模愈大,其產品/服務價值鏈就愈長且愈複雜,也因此企業在當地市場的深耕佈局、並從中不斷修正的過程,也提升了其整體價值鏈平臺的效率,進而落實全球化的執行。

曹安邦從不認爲大環境不好、就沒機會,「市場不會消失,只是轉變型態」。尤其在生成式AI應用成爲顯學後,有更多的AI工具能幫助產品研發、行銷,並在跨國的業務開發、落地服務及經營管理上的產業價值鏈給予更多的協助,在新科技快速發展、商模日新月異之際,市場與客戶、產業的競爭優勢,都正在改變,也帶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