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出海長期趨勢受熱議 企業海外搭建投融資平臺將給金融機構帶來巨大增量

財聯社12月15日訊(記者 史思同)“2025年可能是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政策不確定的一年,我們應進行資產多元化配置,而雙向高水平開放則爲資產配置提供了豐富的機遇。”12月15日,上田八木貨幣經紀(中國)有限公司總裁黃洪在2024全球財富論壇上表示。

剛結束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再次引發社會各界熱議。對於如何把握雙向高水平開放下的資產配置機遇,上田八木、麥肯錫、啓錸研究院望正資本、富達基金等財富管理相關機構多位高管進行深入探討。

在業內看來,近年來,財富管理對全球資產配置需求明顯提高,引入更多元的資產對於組合的風險對衝和收益來源的分散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國內市場方面,中國債券市場、人民幣資產配置和跨境投資、綠色金融和高科技行業等方面也需長遠關注。

雙向高水平開放爲資產配置提供豐富的機遇

“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爲全球投資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雙向開放意味着資本的自由流動,也帶來了更多多元化的投資選擇。”談及雙向高水平開放下的中國資產的配置和機遇,黃洪認爲,當前形勢下,中國債券市場、人民幣資產配置和跨境投資、綠色金融和高科技行業等方面需要用長遠眼光持續關注。

據瞭解,截至三季度末,中國債券市場存量金額已經超過169萬億,成爲繼美國以後的第二大債券市場,爲全世界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投資選擇。隨着中國債券納入國際主要指標,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債券的需求也將進一步增加。

“但需要關注的是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尤其是當前,市場因爲經濟面臨壓力採取防禦性資產配置的傾向更加明顯。整體市場,尤其是各類資管所購買的債券久期拉長,建議對未來利率的變動提高警惕。”他提醒道。

“隨着各類資產之間的相關性變低,資產配置的意義更加重要,引入更多元的資產對於組合的風險對衝和收益來源的分散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富達基金公司多元資產投資策略總監戴旻認爲,雙向互通下,資產配置對於境外投資者和境內投資者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於國內投資者而言,風險分散主要來自於境內的股票和債券,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中需合理用好股債翹翹板效應,分散投資組合。同時,適當增加一些海外投資,獲取更多多元投資效益。此外,綠色投資、能源轉型也是一個長期持續的投資機會。

與此同時,在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曲向軍看來,利率、匯率波動下,單一國家投資風險越來越高,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近年來,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海外配置的需求都在大幅上漲。“近兩年,機構在財富管理的過程中存在幾個較大的趨勢,包括全球資產配置需求明顯提高、尋找未來科技驅動的增長點、企業出海應對不確定性等,都是非常大的關注點。”

政策正在發生變化,國內資本市場將充滿機會

“企業出海不是短期的事情,國內的企業要出海,預計未來10年到20年。”談及企業出海,曲向軍認爲,中國的實體產業出海是長期性的趨勢。展望未來幾年,受地緣政治影響,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合資企業、綠地投資來規避國別風險和所有權風險。

在他看來,企業海外搭建投融資平臺,一定要在當地找合作伙伴建立合資企業,而這將涉及到投資、併購,以及一系列財務顧問的整體需求等。“結合企業的優勢和需求,未來將給海外市場的投融資帶來巨大的發展,也包括對金融機構帶來巨大的增量。”

“中國企業出海機會跟風險並存,總的來說機會大於風險。”在戴旻看來,中國企業能出海是因爲企業本身的全球競爭力變強了,尤其在高端製造領域、新能源領域以及一些科技含量比較高的領域。同時,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中國企業出海也給到投資者非常好的成長性投資機會。

而國內資本市場方面,望正資本全球宏觀對衝基金董事長劉陳杰認爲,從絕對估值來看,A股目前體量、估值水平、未來的前景跟目前全球配置的比例是不相符的。此前多數海外資金低配中國,但拉長來看,中國目前整個產業門類,包括消費業、製造業等已經初具能力,未來國內資本市場充滿機會。

“當前政策正在發生改變,國內權益市場或將迎來春天。”啓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原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爲,國內權益市場較小的原因,歸根結底是過去經濟發展過程中更多依靠債務貨幣的方式。要改變這個局面,以權益貨幣打破通縮的預期,一是要加大居民的教育、醫療、養老保險等方面的制度,二是要加大特殊時期對老百姓的補貼福利,發放權益貨幣。同時,也要把權益市場做起來。

不過,在劉陳杰看來,當前政策制定還在慢慢試水,政策變化到什麼程度能夠扭轉對於經濟的預期,能真正有效的提升國內的有效需求,這個力度是需要進行研究的。“據我們測算,考慮消費者、投資者以及地方政府部門的行爲變化,要阻止經濟陷入通縮的負向循環,需要補充額外的有效需求(每年補充GDP的4到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