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公司數字化轉型“火熱”進行中 金融科技賦能行業提質提效
財聯社6月21日訊(編輯 陳侃迪)今日上午,第13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正式開幕,不少金融公司以及實體企業紛紛亮相展示創新成果,而這其中也不乏期貨公司的身影。
財聯社注意到,近幾年,期貨公司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隨着《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的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已成爲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據媒體報道,2017年至2022年期間證券公司在信息技術領域累計投入近1500億元。
而期貨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也已是大趨所勢,應用好金融科技,促進期貨市場功能發揮,則成爲期貨公司突圍發展的必經之路。
那麼什麼是期貨公司數字化?又該如何賦能?
中期協發文指出,當前期貨公司的各類系統普遍缺乏對業務的整體支持,各類業務數據存放分散,信息隔離,缺乏整合。因此,期貨公司在操作層面上完全依靠人工在各個孤島系統中完成信息數據的調閱、同步、審覈等操作,導致工作效率低、耗時長、人力成本高、業務風險大。
頭部期貨公司正引領數字化,獨創“利器”提升服務質量
中期協還指出,相比操作層面的痛點更重要的是,隨着期貨公司多元化業務的開展,數據信息割裂情況將愈發嚴重,不僅體現在期貨經紀賬戶內部的管理方面,甚至經紀賬戶、資產管理賬戶、基金賬戶、風險子公司賬戶之間的客戶數據均處於割裂狀態。作爲公司最核心資產的客戶數據,不僅得不到有效的挖掘管理,甚至難以做到直觀的查閱。
專攻金融數字化的某科技公司相關負責人解釋稱,總的來說,數字化就是通過數據的使用來創新業務形態。在信息化過程中,數據只是基礎,而在數字化過程中,數據是生產力。但在實際業務中,信息化和數據化也是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目前,我國期貨公司的數字化程度相比證券、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都要弱得多,相當一部分期貨公司的發展仍然高度依賴經紀業務。” 上述負責人表示,期貨公司必須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搭建起屬於自己的信息系統。國內某些頭部期貨公司,其數字化進程較快,擁有高便利性的期貨交易APP。這些APP能夠提供24小時開戶、實時行情展示、綜合財富管理等服務,在獲客、留存等方面發揮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對於數字化如何具體賦能期貨公司,某期貨公司總經理陳先生向財聯社介紹到,目前該公司以基本面研究爲核心,構建了宏觀、產業與市場三位一體的研究體系,獨創“5W”風險管理系統,圍繞產業企業在基差、點價、套保與庫存管理等核心環節,形成趨勢研判、基差預判、階段定價、動態套保、庫存量化與策略定製一系列特色服務模塊。
他表示,其公司旗下數智量化平臺,不僅提升了企業內部管理效率,更以科技金融的力量,爲實體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一創新舉措,正是利用先進技術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的生動體現。
財聯社還注意到,其他期貨公司也紛紛有自己獨創的“利器”。例如,華南一期貨公司通過完成商業智能(BI)平臺建設,包括自助分析、可視化大屏等能力,建設員工平臺(RPA),實現交割結算等;中部一家期貨公司多個部門則成功將RPA技術應用於開閉市、交易巡檢、網關重啓、機器重啓等日常運維工作中,有效規避了人爲操作失誤,實現了多系統多機器同時操作。
據財聯社瞭解,華南一家期貨公司則是早早在2021就運用了包括OCR技術、人臉識別、生物識別技術、雙向視頻和數字證書等金融科技技術,對客戶的身份進行多重識別和認證。同時,系統也利用Workflow流程引擎技術,支持了業務流程的動態引擎配置和技術手段的場景配置。
此外,前述某期貨公司總經理陳先生還向財聯社總結,如何讓員工接受並適應數字化轉型的變化,培養他們的數字化技能和思維,也是期貨公司應該關注的重點。期貨機構需要構建一種支持數字化轉型的組織文化,鼓勵創新和變革,打破傳統的層級和部門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