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看不到政府實際作爲 專家:臺灣極需「減碳陳時中」
我氣候科研小組基於IPCC AR6的報告,進一步發表「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顯示地表將持續增溫至少到本世紀中,全球暖化幅度在21世紀內將超過1.5℃或2.0℃,未來推估臺灣在本世紀中夏季長度從目前約130天增長爲155至210天,最壞情境模擬下臺灣的冬天恐將不復存在。 (本報系資料照)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日前發佈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AR6),強調極端氣候下全力減碳的勢在必行,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啓明在今(11)日線上專家座談表示,政府喊出很大的減碳口號,但卻看不到實際作爲,臺灣現在極需一位「減碳陳時中」來上下推動因應措施。
我氣候科研小組基於IPCC AR6的報告,進一步發表「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顯示地表將持續增溫至少到本世紀中,全球暖化幅度在21世紀內將超過1.5℃或2.0℃,未來推估臺灣在本世紀中夏季長度從目前約130天增長爲155至210天,最壞情境模擬下臺灣的冬天恐將不復存在。
彭啓明表示,臺灣最大的麻煩是科學後面的政策工具相當缺乏,到頭來因應氣候變遷只會淪爲報告與空談,因此有些國家利用領導力來驅動,例如美國總統拜登任命前美國環保署長跨部會協調資源,日本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彙集上下提出國家綠色成長戰略,臺灣要跟得上國際,就要用前瞻基礎建設的尺度來做。
彭啓明指出,我們現在需要一個「氣候陳時中」、「減碳陳時中」,陳時中若只是在指揮中心記者會提醒大衆戴口罩,疫情並不會變好,而是背後一系列的團隊從中央到地方跨部會來做才行,但我們現在卻完全看不到,「氣候變遷要求產業轉型,勢必會衝擊傳統產業,如果我是蔡總統或政治人物,相信談氣候變遷有選票我一定馬上做,但要提出具體方法。」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表示,中研院在「國家長期深度減碳藍圖」中指出,因應氣候變遷就需要有上位法案來推動,目前環保署的「溫管法」位階還是太低,過去國內是先畫靶再射箭,看能力到哪再做,但是現在應該要先射箭在畫靶,觀念要反轉過來。
他說,臺灣只在不同點做事情,無法成爲一個面,我們因爲決心不夠,無法做出2050淨零碳排的宣示,歐盟即將在2023年收取碳關稅,很多企業都已經動起來轉型,所以現在看到企業與民間組織動得比政府快,有了決心宣示,才能完整的來做。
彭啓明指出,臺灣要在10年內減碳50%看來不太可能,但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可以拚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