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政策補貼將到期,中國車企年底“衝刺”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陳子帥 黃興】2024年臨近收官,中國車市在冬季依舊“熱力十足”。由於備受關注的汽車“以舊換新”政策補貼將於12月31日到期,國內多家車企爭相在年末拿出更加亮眼的成績。一年多來,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外資品牌,促銷浪潮幾乎席捲國內車市的每一個角落,令不少消費者躍躍欲試。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在國家報廢更新和各地“以舊換新”政策補貼的鼓勵下,近期的購車消費實現強勢增長的良好局面。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汽車產業作爲國民經濟復甦的主力軍,在2024年的表現令人鼓舞。但在未來的競爭中,部分車企需要調整競爭的心態與思路。

在11月底的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上,自主品牌車企展示卡通塗裝新能源汽車。(視覺中國)

新能源車衝刺“收官賽”

“在年底補貼政策到期前,我們都會給您最大的優惠,但目前現車供應比較緊張,您下單需要等車一個月左右。”在北京西三環的一家國產新能源汽車銷售中心,銷售人員對於前來諮詢的顧客耐心解釋道。12月31日是國家汽車置換補貼政策的截止日,雖然商務部表示,將提前謀劃明年的汽車以舊換新接續政策,但具體方案還未公佈。臨近年底,國內汽車廠商衝業績推出多項優惠,國內車市的熱度在寒冬中繼續拉高。

作爲新能源車品牌的價格風向標,特斯拉率先拉開2024年歲末優惠的大幕。11月25日,特斯拉公佈推出Model Y優惠措施,截至12月31日訂購併完成交付可享尾款1萬元減免,還能疊加5年零息政策。

一位特斯拉工作人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自入冬以來,我們這裡70%至80%的進店車主會選擇以燃油車置換的方式購車。現在選擇燃油車置換,車主可以享受1.5萬元的置換補貼。最近來看車的消費者,大部分是被‘以舊換新’補貼和車型的優惠價格所吸引。”該工作人員表示,疊加多種優惠後消費者購車成本可節省超過3萬元。

國內造車新勢力迅速跟進,蔚來、理想、零跑等新能源車企也推出了歲末購車優惠政策。11月29日,理想汽車發佈全系限時3年零息購車政策,最低首付6.98萬元起,優惠期截至12月31日。消費者還可選擇5年低息貸款方案,可節省利息約1.5萬元。此外,極氪、蔚來等造車新勢力也推出三年零息金融方案等優惠。

銷量飄紅背後,購車者心態各有不同

2024年2月19日,比亞迪宣佈驅逐艦05榮耀版正式上市,其“電比油低”的廣告詞吹響了2024年降價的號角。據崔東樹統計,2024年前8個月國內市場總體降價品牌車型數173個,超2023年全年150款車型水平,也超過2022年以前降價品牌總和。

2024年4月底,商務部、財政部等7部門印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對在規定期限內報廢舊車併購買新車的個人消費者,補貼標準提高至2萬元和1.5萬元。此舉令購車需求在下半年顯著釋放。

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24時,全國汽車報廢更新和置換更新補貼申請均突破200萬份,合計超過400萬份。在“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表現尤爲亮眼。乘聯會12月4日發文稱,11月1至30日,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244.6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18%;11月1至30日,新能源車市場零售127.7萬輛,同比增長52%。

12月初,國內主要自主品牌車企相繼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銷量集體飄紅。比亞迪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506804輛,同比增長67.92%。吉利集團11月乘用車銷量250136輛,同比增長約27%。長安汽車11月銷量達到277298輛,同比增長22%。其中,新能源銷量超過10萬輛,達到102309輛,同比增長98.4%。理想11月交付量爲48740輛,同比增長18.8%,1至11月的累計交付量爲441995輛。零跑11月銷量達40169輛,同比增長117%,前11月累計交付25.1萬輛。小米汽車表示,11月小米SU7交付量超2萬輛,今年已累計交付超過11萬輛。綜合來看,比亞迪、零跑已率先完成全年銷量目標,吉利、小米、蔚來和理想接近完成目標。

在國產品牌的強勢促銷下,合資品牌也在積極應對競爭。上汽大衆相關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今年以來,爲配合各項政策補貼落地,上汽大衆推出全系燃油車動力總成終身質保服務、三年八折保值煥新政策以及“一口價”政策等多項優惠。

儘管車企掀起了價格攻勢,但購車者在這一波巨促中的心態卻不盡相同。今年25歲的小劉一直心儀一款豪華品牌的燃油版三廂運動轎車,計劃在今年貸款購入。該車型指導價格約34萬元,如今裸車僅22萬,加上舊車置換享受1.8萬元補貼,按5年貸款金融方案,最終價格在27萬左右。也有消費者對於換購車輛的信心不足。在深圳工作的郭女士告訴記者,2023年下半年,她的朋友貸款購入售價超20萬的某國產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在短短一年之內,該車型便發生“迭代”。“據我瞭解,在購車時品牌方曾表示短期內沒有新車型推出,但此後的車型升級令朋友意外。”郭女士坦言這樣的經歷令她對購換新車更加謹慎。

專家:價格戰不應“卷傷”供應商

在國內車企紛紛公佈其11月銷量之際,一封要求供應商降價的郵件也將比亞迪推到了風口浪尖。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社交媒體發文迴應稱,與供應商的年度議價是汽車行業的慣例。基於規模化大量採購,對供應商提出降價目標,非強制要求,大家可協商推進。

一般來說,車企與供應商每年都會議價,這被稱爲“年降”,但每家的談判方式都不一樣,降價的比例也不盡相同,需要具體協商。頭部汽車零部件廠商博世集團中國區總裁徐大全2024年4月曾公開表示,“車企要降價,壓力就直接傳導到我們身上,這一整年就在談降價的問題,大家都很痛苦。”

某供應商負責人表示,車企之間的價格戰越來越激烈,供應商已經趨近於掙錢和虧錢的盈虧臨界點。另一位供應商表示,部分國產的汽車配件目前不是在國內消化,而是出口到了國外。受關稅等方面的影響,明年部分企業可能會選擇把賽道切回到國內,大量的供應或導致汽車零部件的價格降得更低。如果發展到這一局面,中小型供應商想要生存下來會比較難。

除了車企、供應商承壓外,汽車產業鏈下游的經銷商也顯現壓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全國有超過8000家汽車4S店退網關門,年均退網量超2600家。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近日預計,今年4S店授權模式面臨退網潮,全年預計退網的4S店數量將達4000家。

付於武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中國汽車市場需要更高的行業自律,提高整個汽車產業的利潤和運行效率,要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整體的利潤率偏低,一方面車企需要技術升級、降本增效,但另一方面供應鏈的壓力已經巨大,產業亟需建立大家共同遵守的秩序和價格,需要給予供應鏈喘息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