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恆大劫
觀點網全球最大會計公司之一,正在失去客戶們的認可。
自中國恆大集團於2021年中旬正式爆雷後,陸續發酵將近3年的財務造假風波,終於卷向一直藏在幕後的審計部門。
據瞭解,2023年1月取消合作關係前,普華永道曾爲中國恆大提供長達14年的服務,多年來一直對中國恆大財報出具無保留意見。
意味着在恆大持續數年的財務造假行動中,作爲“第一把關人”的普華永道不是被矇騙,就是聽之任之默認違規行爲,總之難辭其咎。
這引發了市場對普華永道能力和操守的懷疑。並令該審計機構持續地丟失訂單。
但它的麻煩還不止於此。
大行神話
信任是一切商業行爲的基礎。
現代審計行業的根源,可追溯到古代文明中的會計記錄和監督活動,後續則定型於19世紀工業革命。
這一時期,隨着股份制公司的興起和資本市場的發展,企業的規模和複雜性迅速增長,投資者和債權人需要獨立第三方對公司財務報表的準確性進行驗證。當人們要憑“信任”這種感性因素做出越來越艱難的決策之時,市場對專業審計服務的需求也應運而生。
20世紀,得益於經濟全球化和跨國公司的出現,審計行業開始國際化。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後更名爲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的成立,讓國際審計標準快速統一。
過程中,一些審計公司逐漸嶄露頭角,並通過合併發展成爲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全球性企業。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德勤(Deloitte)、普華永道(PwC)、安永(EY)和畢馬威(KPMG),都在這一時期逐漸確立了他們在全球審計行業的領導地位。
其中,普華永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49年由塞繆爾·普賴斯(Samuel Price)和愛德華·沃特豪斯(Edward Waterhouse)在英國倫敦創建的會計師行Price Waterhouse(普華),以及由懷亞特·湯普森(Wyatt Thornthwaite)和愛德蒙·萊布蘭德(Edmund Le Brand)1854年在美國紐約成立的Coopers & Lybrand公司。
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個事務所各自在全球範圍內擴張,並最終決定在1998年合併,形成了如今的普華永道。
儘管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內成立時間最短的成員,但普華永道在業界內的表現足夠搶眼,使其快速躋身頭部行列。
而在大中華地區,該機構創始人的特殊背景,爲普華永道進入中國市場打開了方便之門。
據瞭解,普華永道創始人之一容永道早於1962年便在香港創辦容永道會計師行,同時也是第一批到中國內地開拓業務的香港人。1981年,他就帶領Coopers & Lybrand在上海開設了辦事處。
深厚的根基,幫助合併後的普華永道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建立起合作網絡。
重蹈覆轍
在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中,國際審計市場扮演着守護經濟信任的基石角色。審計不僅確保了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透明度,也爲投資者、監管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
然而在長時間的經營演化中,並不是所有的審計機構都能保持初心。
2001年,世界上最大的電力、天然氣以及電訊公司之一安然公司,在短短數週內成爲美國曆史上最大的破產企業,以及最轟動的財務造假案始作俑者。
千億美元資產神話倒塌,安然公司財務造假醜聞波及到財務報告審計者安達信。據瞭解,安達信曾是世界第一會計師事務所,但在安然公司的虛假財報中,卻任何虛報利潤、鉅額債務的漏洞也沒有發現。
2001年中,安達信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判定在審計工作中出現欺詐行爲。一年後,安達信宣佈倒閉,同年3月,安達信(中國)和安達信(香港)宣佈併入普華永道。
安然事件醜聞的爆發,一度引發了對審計行業監管的全球性審視。但如今看來,作爲安達信業務最主要承接方的普華永道,似乎沒有吸取太多教訓。
狂妄、盲目自信和漠視規則,所帶來的審計師獨立性、審計費用壓力、審計質量等問題,依然是籠罩在審計行業頭頂的烏雲。
這一次,普華永道栽在曾經的全球最大房地產開發企業之一——中國恆大集團手上。
由許家印控制的中國恆大集團,在2010年代至2021年進行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商業冒險行爲。通過錯綜複雜的借款勾兌和不斷往上壘的槓桿,恆大集團以激進的經營思路實現了迅速崛起。
2016年,中國房地產銷售額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錄得117627億元,同比增長34.8%。同年,中國恆大以3734億元的銷售金額成爲行業第一。而3年前,該公司合同銷售額僅僅突破千億。
恆大集團的商業觸角同時伸向足球、農牧、消費品、保險人壽、金融、房屋中介、物業管理、新能源汽車等領域。許家印就多個業務板塊提出“全國第一”或“世界第一”的目標,那段時期中國蓬勃的房地產市場,爲其野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
2020年,中國恆大集團全年實現合約銷售金額7232.5億元 保持了超過20%的增長速度。但崩塌隨即到來。
2021年中旬,中國恆大承認陷入流動性危機,該公司過去多年可疑的經營數據被外界重新放到聚光燈下審視,並很快引起監管機構的注意。
目前,證監會認定,2019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恆大集團境內實體恆大地產通過提前確認收入的方式虛增收入及利潤,致使在交易所市場公開發行債券存在欺詐發行,所披露的相關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涉及虛增收入5641億元、利潤920億元。
同時,2022年期間,中國恆大與恆大物業之間亦被曝光,存在134億元存款質押金被佔用的情況。根據後續發佈的獨立調查報告,中國恆大承認公司運營時存在嚴重的潛在內控問題。
普華永道在上述兩個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
資料顯示,普華永道與中國恆大集團的合作關係始於2009年,當時恆大集團赴港上市,普華永道便擔任其審計機構。自此,普華永道連續多年爲恆大集團提供審計服務,涉及恆大在香港的3個上市平臺:中國恆大、恆大汽車(恆大健康)、恆大物業,以及恆大的境內實體恆大地產集團有點公司。
普華永道在爲恆大集團審計過程中,未能及時發現並指出其財務問題,引發了市場對其審計質量和操守的廣泛質疑。
信任危機
事實上,在恆大集團引發了一場席捲全國房地產行業的債務危機後,普華永道就曾主動對內房業務進行過緊急切割,密集辭去多家開發商的御用核數師,希望規避相關風險。
資料顯示,截至恆大爆雷前的2021年上半年,普華永道當時與18傢俱代表性的中資房企達成合作,擁有“四大”中排名第二的合作規模。
而目前,普華永道已退出了絕大部分項目。但監管機構對其前面所涉的審計案的審查,還是讓它栽了跟頭。
普華永道信譽下降,帶來了漣漪效應。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已有中國石油、招商銀行、招商港口、中集集團及中集車輛、中國中鐵、中國人保、青島港、寧波港、青島啤酒、東鵬飲料、粵電力A、海通證券、中國人壽等,超過30家以國央企爲主體的A股上市企業與部分“紅籌股”,與普華永道解約。據悉,涉及的丟單金額接近3億元。
例如,5月30日中國石油公告,鑑於近期有關審計行業相關事項還需進一步覈實,經公司與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及羅兵鹹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協商,公司決定取消原定提交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的《關於公司聘用2024年度境內外會計師事務所的議案》。
而6月11日,中國人壽保險公告,擬聘任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擔任2024年度境內審計師,同時聘任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擔任2024年度香港審計師。在上一個年度,複雜上述工作的是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羅兵鹹永道會計師事務所。
業務危機背後,普華永道國內業務也正面臨停擺的風險。
近日,據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報道,中國財政部可能很快宣佈對普華永道的行政處罰決定。報道稱,普華永道可能面臨至少10億元的罰款,這家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的部分業務亦將被暫停。
只是截至發稿,傳聞中的處罰還未下達。
另一方面,此前市場上流傳一封據稱來自“一部分普華永道合夥人”的名爲《是誰把普華永道帶入恆大這個火坑的? 》的匿名信,匿名信直指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主席趙柏基,指責事務所內部權力失衡,並對普華永道在恆大“財務造假”事件中存在的違規行爲做出指控。
普華永道很快進行了澄清,表示信中的信息嚴重不實。
但4月19日,香港會計及財務彙報局仍就針對近期流傳的普華永道匿名舉報信,明確表示正在調查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中國恆大集團賬目時的責任。
香港會財局指出,舉報信中對普華永道質量管理系統及對中國恆大審計質量的潛在缺失表示嚴重擔憂,基於指控的嚴重性,爲保護公衆利益及維持公衆對會計專業誠信的信心,會財局有責任展開調查。
會財局強調,若發現不當行爲或違反《會計及財務彙報局條例》的情況,將毫不猶豫地對涉事事務所及個人採取嚴厲的執法行動。
有分析認爲,普華永道將面臨中國內地和香港兩地機構的雙重處罰。
普華永道還面臨一些來自第三方機構的壓力,6月14日消息,據報道,中國恆大清盤人已委託律師調查恆大的一些服務提供商,包括前核數師羅兵鹹永道,目的是爲債權人挽回部分損失。
另一方面,wind數據顯示,2023年度普華永道審計的A股上市公司合計107家,港股市場同期則有414家客戶。普華永道也並未丟失所有訂單,例如中國平安旗下的大型美妝日化企業上海家化,就決定續聘普華永道中天爲2024年度審計機構。
普華永道將會因恆大風波受到多大力度的處罰、失去多少業務,這場風波的結局可能不會那麼快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