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貴陽:依託“大數據+” 探索食安監管新模式

(原標題:評論丨貴陽:依託“大數據+” 探索食安監管新模式 )

近年來,享有“中國數谷”之稱的貴陽,聚焦大數據深化發展戰略,將大數據應用到了各行各業,其中,大數據在食品監管中的應用便是重要的方向。貴陽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爲目標,深入探索“大數據+食品安全”監管新模式,在食品的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實施智慧全域監管,織密食品安全網,努力確保人民羣衆“舌尖上的安全”。

大數據+農產品生產安全,讓市民更放心

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農產品農藥殘留是否超標、是在怎麼樣的環境下生長出來、產地在哪……面對食品生長、生產過程中是否存在化學元素及農藥殘留超標這一老大難問題,大數據應用對此有了解決之道。如,在貴陽市新路口農貿市場,每天都會對正在銷售的蔬菜進行快檢,第一時間通過電子顯示器輪播當日各類蔬菜、蛋禽等生鮮檢測數據,實現市民購買更放心、體驗更舒心。

再如,近年來貴陽市一直在積極推進“傳統監管”向“智慧監管”的轉型升級,在廣大市民比較關心的食品安全方面,搭建起了“食用農產品進銷貨電子信息化平臺”“貴陽貴安豬肉製品生產企業質量追溯監管系統”等數據系統,從農戶種植、養殖到收種出欄,實現了“全鏈條”“全系統”可追溯監管,逐步形成“技防”代替“人防”的智慧監管之勢。

從這些大數據在食品安全的應用及實踐看來,這是一種從根上的解決辦法,讓食品安全一定程度上做了既治標又治本!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大數據的這些應用,作爲一名普通市民走到超市、菜場如何能進行辨別和查看,畢竟不是人人都能走進菜地,走進菜地也不是人人都會檢測。電子信息化平臺、質量追溯監管系統的應用,讓市民開了“天眼”。

大數據+食品加工安全,讓過程更透明

食品加工透明,讓安全看得見。在外就餐、點餐,大家首先擔心的就是會不會用了地溝油,廚房環境會不會很糟糕,是否有超標添加劑……食品加工存在太多的犄角旮旯,讓監管也多了層層迷霧。

面對又一老大難問題,如何做?貴陽以大數據爲引領,創新智能監管手段,探索建設了具有貴陽特色的兩個平臺、三個門戶和四個統一板塊的食品安全智慧監管體系。監管體系將食品安全監管系統、校園陽光餐飲系統、自查報系統等系統功能融合,利用大數據監測食品生產、包裝、銷售等環節的操作流程,完善食品安全溯源體系、風險預警、監管效能等體制機制,實現了食品從生產到流通事前、事中、事後監管。

在校園食品安全生產監管,貴陽市推出“明廚亮竈”,讓食品加工安全有了安全之盾。近年來,貴陽首先在學校用餐配送企業後廚打造了“互聯網+明廚亮竈”智慧監管模式,將後廚監控系統全部接入貴陽市校園陽光餐飲智慧共治平臺,實時監控、遠程監管廚房的“一舉一動”。據瞭解,貴陽市校園陽光餐飲智慧共治平臺還對上接了貴州省校園食品安全智能分析預警一體化服務平臺,下連了各區(市、縣)市場監管、教育部門平臺,通過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讓餐飲服務提供者接受多方監督,有效提升校園食品安全智慧監管水平,增加學生、家長對學校食品安全的信任。

大數據+食品流通安全,讓責任更明晰

民生無小事,食品總關情。食品安全不僅關乎舌尖安全,更關乎社會民生,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大事,必須嚴防死守。其中“防”和“守”一個最重要的手段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食品流通保駕護航。

對此,貴陽搭建起食品流通監測等多功能智慧監管體系,實現與企業自建追溯體系互聯互通,促進生產經營者嚴格落實主體責任,信息覆蓋加工、包裝、物流、銷售等運營過程,逐步實現食品安全可追溯,努力構建食品安全共治共管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實現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

不僅如此,貴陽市還開展了“大數據+監管”在食品流通智慧監管的試點,在超市、農貿市場等關鍵環節、關鍵區域安裝攝像監控,依託生物識別及行爲規則智能判定,實現對人、物料、設備和環境方面的食品安全隱患問題智能識別並預警記錄信息,爲經營戶自查自糾或監管部門現場處置提供依據。

數化萬物、智慧監管。乘着“大數據”東風,貴陽市一路後發趕超、奮力前行,逐步構建起具有自身特色智慧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傳統監管”到“數智監管”,大數據應用下的監管轉型升級,正讓貴陽的治理體系“數智化”“智慧化”。

食品安全既是重大的民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相信在大數據創新應用的深入發展下,貴陽在食品安全創新監管所釋放出的食品安全“紅利”,會全面解決這一重大民生問題,也完全相信貴陽在食品安全這一重大政治任務能交上一張完美的答卷。

(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