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花35億元掩蓋在華需求下降事實?A股果鏈業績變化印證市場壓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實習生黃宏韜 上海報道
一紙和解協議,揭開了蘋果在中國市場需求下降的現實。
近日,據媒體報道,蘋果公司近期同意支付4.9億美元(約合35.2億元人民幣),以了結一起集體訴訟案。
這起案件可以追溯到2018年12月,原告是蘋果的投資者,指控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認爲了其隱瞞了中國市場對iPhone需求下降的事實,從而欺騙了股東。
據悉,蘋果公司已經向地方法院提交了初步和解協議,正在等待法官的批准。不過蘋果公司表示,和解協議是出於雙方利益考慮,並不代表公司或庫克承認任何不當行爲。
這場訴訟長達5年,雖然此間蘋果公司的股價漲幅已超4倍,但近兩年,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疲軟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今年以來,蘋果手機銷量在中國市場出現大幅下滑。
而從一衆A股產業鏈公司來看,蘋果公司的銷售變化也深刻影響着他們的發展。果鏈公司從資本市場的“衆星捧月”到關注度逐漸下滑,業績支撐也發生着微妙的變化。
中國市場需求下滑
時間撥回到2018年,在當年11月的一次分析師電話會中,庫克表示在部分市場面臨銷售方面的壓力,但並不包括中國市場。
但緊接着在2019年1月2日,蘋果就宣佈調低第一財季業績展望,營收預測較此前預期最大差值達90億美元,並表示:“iPhone營收低於預期,尤其是在大中華地區。”
受此影響,蘋果股價盤後大跌超7%,並導致A股、港股概念股也受到極大影響。
不久之後,美國律所對蘋果發起證券欺詐調查,原因是蘋果及其高管可能向投資者發佈了重大誤導性商業信息。
此前,蘋果公司堅持認爲,導致中國銷售下降的是匯率變化。但投資者認爲,蘋果很清楚需求下降的事實,而庫克隱瞞了這一真相。
自2023年iPhone15系列發佈以來,市場就對蘋果缺少創新而詬病頗多,尤其在國產手機爆款頻出的情況下,蘋果在中國地區的銷售遭遇着新的壓力。
首先是蘋果2023財年第四財季(至2023年9月30日)業績有所下滑,第四財季總營收爲89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淨利潤爲229.5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
2024財年第一財季(2023年四季度),蘋果雖然實現營收和淨利潤雙增長,但大中華區營收僅爲208億美元,相較於上年同期的239億美元,同比減少13%,並且遠低於華爾街235億美元的預期。
今年以來,相關銷售數據更不樂觀。據Counterpoint數據,2024年前6周,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滑24%,排名跌至全國第四,其在高端機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華爲卻實現了銷量的逆勢增長,銷量同比增長64%,僅次於vivo排名全國第二。
遇到銷量挑戰的並不僅僅是蘋果iPhone手機一款產品。IDC數據顯示,2023年蘋果平板電腦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爲33.6%,同比下滑2.8個百分點,華爲平板電腦市場份額爲26.5%,同比提升2.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蘋果也不再像以往那般受到投資機構青睞。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機構下調蘋果評級,主要原因是iPhone的銷售放緩以及潛在的監管阻力。
天使投資人、人工智能專家郭濤認爲,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市場競爭加劇、消費者偏好變化、經濟環境以及地緣政治因素。
“中國本土品牌如華爲、小米、OPPO和vivo等提供了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和創新功能,吸引了大量消費者。此外,地緣政治等可能導致消費者對蘋果產品的信心下降,同時也影響了蘋果的成本結構和供應鏈穩定性。”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A股果鏈業績受影響
A股果鏈業績也是觀察蘋果生態的重要維度。實際上,近年來,蘋果砍單、果鏈巨頭業績下滑的新聞就層出不窮。
從目前已經公佈2023年業績預告的28家蘋果產業鏈公司來看,僅有7家公司淨利潤有所增長,7家淨利潤由上年增長轉爲下滑,並有3家公司出現首虧。而在2020年,這28家公司中有21家實現淨利潤增長,2021年降至17家,2022年是18家。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科森科技(603626.SH )、金龍機電(300032.SZ)、深天馬A(000050.SZ )這三家公司出現首虧。
科森科技主營業務之一是消費電子結構件,公司預計2023年淨利潤虧損約2.53億元~3.2億元。其表示,受消費電子行業持續低迷的影響,客戶需求偏弱,同時公司新品陸續開發,前期成本投入較大。隨着新項目推進,公司經營在2024年有望改善。
深天馬預計淨利潤虧損約20.7億元~21.3億元,其同樣表示消費類顯示業務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主要是智能手機顯示產品均價大幅下降。公司相關人士對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公司消費電子業務以手機爲主,(客戶)以國內品牌爲主,國外手機品牌客戶不是很多。”
從整個消費電子行業來看,2023年確實是行業低谷,因各家公司並未披露蘋果業務所佔的業務比例,暫無法獲悉蘋果銷量變化對這些公司的具體影響。不過,果鏈巨頭的業績變化或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
以立訊精密(002475.SZ)爲例,公司預計2023年淨利潤增長17.5%~22.5%,在整體的低迷的環境下,實現這樣的增長實屬不易。但相較於其2018年-2020年61%、73%、53%的高增速,確實也放緩了不少。
有意思的是,雖然此前蘋果要轉移供應鏈的消息讓市場風聲鶴唳,但近期的消息又顯示,蘋果在擴大對華投資。3月中旬,蘋果公司官方網站發佈消息稱,將在上海和深圳擴建及新增實驗室,爲智能製造,產品的可靠性、質量和材料分析提供支持。據蘋果官方披露,蘋果在中國先進應用研究實驗室方面的投資已經超過10億元人民幣,隨着深圳新設施的增加,這一投資將繼續增長。
“儘管蘋果考慮過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但近期又在擴大在華投資,這表明蘋果仍然認爲中國市場具有長期增長潛力。蘋果可能正在尋求平衡其全球供應鏈,以應對地緣政治風險,同時保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這可能包括在當地增加研發、提高供應鏈的靈活性和透明度,以及調整產品組合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郭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