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保存文資與產業發展並存 高煉廠遺址升級科技園區

品觀點|保存文資與產業發展並存 高煉廠遺址升級科技園區(圖/品觀點提供)

中油高雄煉油廠承接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的建設基礎,戰後歷經更新設備及擴展,是臺灣重要的工業產業遺址。104年關廠後文化局全面盤點,現有指定1處古蹟及40處歷史建築,更彰顯高煉廠在產業文化與產業製程歷史上指標性地位,爲進行活化再利用,且兼顧產業轉型與文資保存,高雄市政府規劃將其轉型爲楠梓產業園區,預計7日舉行動土,延續場域發展歷史精神,將成爲工業遺址轉型爲科技園區典範。延續場域發展歷史精神。

文化局指出,高雄煉油廠可說是中油的起家厝,對臺灣經濟起飛有卓越的貢獻,讓不產油的臺灣能夠成爲世界級的石化王國,被視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爲推行南進政策,因臺灣位於日本與東南亞油田中間,極具戰略價值意義,因此在臺設立第六海軍燃料廠,用以提供日軍東南亞作戰部隊所需的軍事用油,當時第六海軍燃料廠分爲高雄煉油廠(煉製部)一個主廠與新竹支廠(合成部)及新高支廠(化成部)二個支廠。

高雄煉油廠可概略分爲業務區及工廠區,其中廠區是高雄市的重要工業遺址,經全面盤點後有指定1處古蹟及40處歷史建築。被列爲市定古蹟的總辦公廳建於1943年,是二層樓磚木混合構造建築,一樓立面以連續拱形造型的深廊構成,是六燃時期創建,深具文資價值。

此外材料倉庫及修造工廠有折板結構、力霸式桁架、芬克式桁架、H型鋼山型構架、倒傘型雙曲薄殼等不同建築樣態各具特色。地面燃燒塔是由中油公司自主研發創建成功,反映80年代社會主流環保意識擡頭,及中油公司設備技術改進、製程調整的里程碑,彰顯高煉廠在產業文化與產業製程精進等歷史指標性地位,都被列爲歷史建築。

中油高煉廠早年增建五輕時向地方承諾25年後關廠,在104年底全面關閉高雄廠,啓動拆廠、土污整治及產業轉型,高煉廠承載臺灣經濟與石化工業發展重擔的同時,園區內的工業遺址及周邊生活聚落面貌確實已爲高雄市的重要文化資產,在此基礎下加速污染整治讓褐地重生,轉型爲高產值的楠梓產業園區,未來將以兼顧生態、環保與文資保存的樣態,延續產業歷史場域的內涵,引動城市發展的全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