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啟明:歐盟拚綠電恐影響臺進度 政府需研商因應
環境部長彭啓明稱,其實企業界更在乎「便宜的電不夠」。圖/中央社
臺灣「綠電」到底夠不夠,政府說法仍難讓企業安心。環境部長彭啓明告訴中央社,其實企業界更在乎「便宜的電不夠」;但他也坦言,歐洲聯盟力拚再生能源建置將對臺灣產生投資排擠效應,政府需研商因應。
彭啓明9月中旬訪歐期間接受中央社專訪。對於臺灣達成「淨零轉型」至爲關鍵的再生能源建置,也就是「綠電」發展,他坦言受到很大挑戰。「大家的確會擔心,現在太陽光電或是離岸風電都會受挫。」
例如太陽光電會不會破壞生態,確實有很大的疑慮,所以環境部針對敏感地帶設定法規,且若要建置大型太陽光電場,「要蓋的章滿多的,從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其實都會受到一些阻攔」。
風力發電的困難,彭啓明強調不是臺灣做不好,而是國際情勢出現很大的改變。尤其歐盟國家在俄烏戰爭之後,對再生能源的補貼條件比臺灣好,吸引歐商投資迴流,但臺灣本地離岸風電廠商還沒有大規模建置、營運的能力。
彭啓明指出,風電外商在臺灣面臨的麻煩是許多本地法規復雜,帶來無法預期的隱形成本。「基本上應該是政府在很多的制度設計、整個生態系的設計要更透明,能夠讓境外廠商願意來投資。」
「目前的情況是誘因可能不大夠。這不是我們臺灣誘因不好,而是歐洲的條件更好。」他說,這是很迫切的議題,臺灣過去設定好淨零目標,如今全世界又衍生出更重視能源安全的問題,帶來國際間的投資排擠效應。
彭啓明表示,政府相關部門目前共識是務實面對、重新盤點未來綠能產出目標的進度。「現在一直在盤點量有多少,因爲其實要達到那個目標,我必須說太陽能或是風電都遇到困難。」
雖然臺灣產業界一直有質疑綠電不夠的聲音,彭啓明指出:「其實現在(綠電)是夠的,但因爲好一點的綠電要花到6塊、7塊(錢),企業當然就希望不要買那麼貴。可是如果把綠電是零碳排的觀點放進去,現在的那個6塊還是便宜的。」
他強調,臺灣電力價格僅是德國的1/3。「所以它(企業)其實不是說綠電不夠,而是便宜的綠電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