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養殖綠色新科技 廢棄牡蠣殼變身風螺養殖的珊瑚底砂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的養殖綠色新科技,廢棄牡蠣殼變身風螺養殖的珊瑚底砂(陳可文攝)
牡蠣是澎湖著名海鮮,數十年來上百噸的牡蠣殼何去何從一直澎湖最大隱憂,專家學者絞盡腦汁求解套,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的養殖綠色新科技,牡蠣殼變身鳳螺養殖的珊瑚底砂,廢棄物活化再利用。
積極致力於澎湖海洋覆育與保育的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20日舉辦「養殖綠色新科技─牡蠣殼的再生循環利用」觀摩會,發表資源回收新創意。
水試所指出,牡蠣養殖是澎湖重要水產養殖產業,每年創造高達5億元產值,但同時也釀生超過1萬公噸的事業廢棄物牡蠣殼,尤其盛產地馬公市菜園裡及白沙鄉講美村堆積如山的牡蠣殼嚴重衝擊環境。
如今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發表的新創舉開啓了新契機,提供澈底有效解決牡蠣殼爲患的計劃,因應運輸成本及產業利用不足的窘境。
養殖綠色新科技實驗證實,牡蠣殼可以取代禁採的珊瑚砂,非常適合高經濟價值鳳螺養殖所需要的底砂,其功能更優於臺灣現階段鳳螺養殖所使用的黑色溪砂。
將牡蠣殼粉碎與珊瑚砂粒徑相同大小尺寸,藉由牡蠣殼吸附水中磷酸根及重金屬,與象牙鳳螺高密度養殖技術結合,更增加鳳螺的存活率及成長率。
新科技備受矚目,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期許拋磚引玉帶動產業投產應用,打造澎湖綠色循環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