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訪臺─外交面》陳文鑫:裴洛西想塑造「反華鬥士」形象
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圖/shutterstock)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陳文鑫2日接受大陸澎湃新聞專訪指出,美國衆議長裴洛西訪臺背景,與1997年美前衆議長金瑞契訪臺大不相同,在當今中美戰略競爭背景下,特別是在美國期中選舉臨近時間點上,裴洛西做出這樣一個選擇,主要是想對內塑造一個對華強硬的「反華鬥士」形象,爲民主黨的期中選舉撈取一部分選票。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考慮。
陳文鑫說,對外,裴洛西是想打「臺灣牌」,因爲美國認爲「臺灣牌」是有利於其遏制中國的一張牌。在這個比較敏感的時間,也有臺灣當局在做美國國會的工作,雙方促成了這樣的訪問。裴洛西訪臺,是一件非常惡劣的事情,也向臺灣當局傳遞了錯誤的訊號。其實,目前在美國國內也有很多爭議。他們認爲裴洛西訪臺會將中美關係推向一個更加對立、緊張地步。
陳文鑫指出,對比上次25年前金瑞契訪臺,背景方面有兩個差異:第一,當時中美關係氛圍比較好,中美兩國在全球化背景下開展經貿合作,雙邊關係有比較良好基礎。而且一箇中國的政治基礎也未遭到今天這麼大的挑戰。金瑞契當時在訪臺之前其實也訪問了北京。
另一個背景是,美國當時處於冷戰結束初期的所謂「單極時刻」,實力超強。
陳文鑫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聯合國的講話裡面,提到美國此前有國會議員訪臺,也有議長訪臺,所以認爲「裴洛西訪臺是有先例的」。這種說法,有種「刻舟求劍」意味。因金瑞契訪臺背景與裴洛西完全不一樣。而且金瑞契訪臺時期,美國對臺政策並沒有改變。但近幾年來,不管是對臺軍售、美國高官訪臺,還是美國國會通過的《臺灣旅行法》,美國政府在一步步蠶食一箇中國政策的政治基礎。在當前背景之下,裴洛西訪臺會打破一中政策基礎,會給中美關係帶來更大不穩定。
陳文鑫強調,裴洛西執着訪臺,主要源於美國一直以來「權力的傲慢」。認爲美國可以根據「從實力地位出發」,也經常搬出國內政治「三權分立」特點,認爲國會議員有權決定他們是否訪臺,而行政機構無權去幹涉這一行動。
所以即便是中方已經發出了非常強烈訊號,但是美國在處理這個事時,仍固有此前舊有觀念。除了上述「權力的傲慢」外,還認爲中方會像以前臺海危機時那樣,做出類似表態或者處理方式。同時,美方也認爲裴洛西此次訪臺不會引發更大危機,所以纔敢於冒險。
陳文鑫認爲,拜登在裴洛西訪臺這個事情的立場是不堅定的。他一方面可能也希望看到裴洛西訪臺,以表達對臺灣的支持,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這次訪問會導致和中方之間產生更大的對抗甚至擦槍走火。
陳文鑫強調,布林肯1日公開說,裴洛西是否訪臺將由她自行決定,他還呼籲中國不要「製造某種危機或以其他方式加劇緊張局勢,那將完全是北京的責任」。布林肯發聲表明,裴洛西可能有訪臺計劃,這番表態可視爲美方在做一些輿論上的準備,並企圖把臺海局勢惡化責任推給中方,這是不負責任做法,因爲大家都知道事件來龍去脈,主要是裴洛西在臺灣問題上,挑戰中方底線。
陳文鑫表示,還有一個問題是,布林肯仍是一種「刻舟求劍」思維,因之前美方已有一些議員訪臺先例,所以他認爲中方對這件事反應過度。但形勢在變,現在整個時空背景完全不一樣。而且當時一箇中國的基礎比較牢固,現在美國正在不斷掏空一箇中國原則,因此中方不得不做出比較強烈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