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王金平的「一中同表」成兩岸共識

(圖/本報系資料照)

1992年兩岸通過書信往來達成兩項共識:「堅持一箇中國原則」與「謀求國家統一」,也就是「兩個同表」。然而,對於「一箇中國的內涵」,雙方未能達成共識,導致各自表述,形成「一中各表」的局面。正因如此,兩岸內戰狀態無法正式結束,敵對狀態無法轉向和平,僅能維持民間交流。

只有在「一中內涵」達成共識基礎上,兩岸和平纔有可能,這是對兩岸關係最基本的認識。「一中內涵」涉及兩岸主權與治權的定位,各黨派有不同看法。日前,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提出「兩岸治權互不隸屬,主權同而不分」主張,這是他對「一箇中國內涵」的解釋,也是他的「一中同表」內涵。他期望兩岸能基於此形成共識,爲兩岸和平鋪路。

我十分欣慰看到王院長提出兩岸和平論述中最核心的「一中內涵」。更令人高興的是,近30年後,終於有臺灣重量級政治人物提出與我相似的主張。早在1990年代,我便著書立論,認爲若要根本改善兩岸關係,首先應就「一中內涵」展開協商。我當時提出的政治定位爲「分治不分裂」,即兩岸治權因互不隸屬而分立,但主權因各自憲法宣示範圍重疊而未分裂。

具體來說,目前兩岸的法理現狀是:在包括大陸與臺灣的「整個中國」這塊土地上,存在着兩個政權——中華民國政權(臺北政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北京政權)。這兩個政權的憲法均宣示擁有整個中國的主權,因此主權是重疊的,但各自在其統治範圍內擁有完整的治權。因此,「分治不分裂」是一個法理與政治的「事實描述」,而非學術理論或特殊觀點。

可惜的是,過去30多年,兩岸主要政黨始終不願正視這一事實,使我的主張反而成爲「異類的看法」。民進黨主張兩岸主權互不隸屬,兩岸爲「外國關係」,這種立場違背《中華民國憲法》,是分離主義的違憲主張。國民黨則接受兩岸各有治權的事實,但在主權上僅承認「一箇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完全忽視北京政權的主權主張及其在聯合國代表「整個中國」的事實。至於北京的立場則類似國民黨,認爲「一箇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僅在兩岸交流時默認臺北政權的治權。

這些年來民進黨的分離主義立場愈加強硬,在「文化臺獨」與「去中國化」上取得不少成果,並巧妙以「中華民國獨立」取代「臺灣獨立」。北京的態度因此也日趨強硬。國民黨則步步退縮,對「九二共識」態度模糊,甚至避而不談。遺憾的是,國民黨中央領導層竟指責我的主張是「紅統」,甚至認爲會「亡黨」。

王金平院長認識到,唯有在主權與治權的核心問題上達成共識,和平纔有可能,否則和平將只是空談。他提出的「治權互不隸屬,主權同而不分」便是對「一中內涵」的詮釋。我期待此主張能成爲兩岸的政治共識,爲和平奠定法理基礎。

若要在「一中內涵」上達成共識,必須通過一份協議完成。這份協議就是自2005年「連胡會」以來倡議的「和平協議」。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幾無可能,但作爲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應有勇氣與責任,爲兩岸和平創造條件。我一再主張,國民黨應推動與北京簽署「和平備忘錄」,未來若重新執政,再將其升級爲正式協議。

和平不是口號,而需要勇氣與智慧。我已形成包括「一中三憲、兩岸和合」在內的完整兩岸和合論述與方法論,期待能與王院長共同切磋,爲國民黨與臺灣尋求出路,爲兩岸構建和合的未來而奉獻。(作者爲孫文學校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