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和林:“滿減”還適合雙十一嗎?

中新經緯11月13日電 題:“滿減”還適合雙十一嗎?

作者 盤和林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

每年雙十一,“滿減湊單”都會引發諸多爭議:消費者爲了達到滿減條件,絞盡腦汁、窮盡智慧,調動所有腦力和精力,甚至有消費者忙碌半天,付款後才發現沒達到滿減要求,徒勞無功;而商家不僅沒有從滿減湊單中獲得收益,反而退貨率和退貨成本大幅增加。例如,一些奢侈品牌被薅成了“湊單神器”,被當作湊單的“工具人”。這一現象源於消費者爲了享受大額滿減優惠,加購了該品牌的高價商品,一旦優惠到手,這些商品又會以“七天無理由退款”的方式退回給商家,最終或導致該品牌退貨率非正常增高。

那麼買的累、賣的虧的“滿減”爲何會一直存在呢?起初,滿減是電商平臺的一項重要銷售創新。其主要功能有兩個:一是部分消費者爲了滿減會不停加購,從而增加電商的銷量;另一個功能是消費者引流,能夠將所有參與滿減的跨店商品形成一個池子,引導消費者在這個池子中做選擇,這樣,一些冷門產品就有機會被消費者選中成爲湊單商品,從而增加銷量。

過去雙十一滿減的規則比如今更復雜,而滿減一直是雙十一促銷的重要手段,只不過,近些年滿減遇到了幾個問題:其一是怕麻煩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其二是各大電商平臺開啓低價內卷,其三是售後競爭愈加激烈,七天無理由退款已經無法滿足電商競爭的需要。

從過去商品不好才退貨,到如今隨意退貨,商家和消費者在退貨問題上待遇是不對等的。滿減和退貨本是工具,但兩者一組合就形成了一個漏洞,例如居高不下的退貨率讓雙十一的成色大打折扣。不明就裡的消費者看到居高不下的退貨率,會下意識以爲是產品質量有問題,繼而影響品牌口碑。而消費者自身也已經對繁瑣的滿減工具產生疲勞。

怎麼辦?可以學一學政府補貼。這一次政府給出的優惠力度超過20%,而且還改善了做法:線上取得,線上使用。在減少繁瑣流程的同時,優惠幅度和使用便利性上都有很大提高。

同樣的,雙十一也應該從簡化處着手。比如,滿減採用雙十一期間所有消費金額累加的方式,免去消費者累加各種商品的痛處,也許反而能夠促進消費。或者通過買貴賠的方式,讓消費者在雙十一用足能用的消費額度。

總之,滿減應該根據環境變化做出調整,電商平臺也要讓平臺規則合理化。(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