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外交高空走鋼絲,挺臺決議後,無視中國警告,德法帶頭竄臺
歐洲會議通過涉臺決議 來源:看看新聞
文|春不晚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前段時間歐盟議會通過了一項引起國際爭議的決議,正式表態“不承認臺灣屬於中國”,
這一決定不僅挑戰了國際普遍認可的“一箇中國”原則,直接打破了中歐之間的關係基礎,
然而沒想到決議剛過,德國、法國等歐盟國家的議員代表團緊隨其後抵達臺灣,與臺灣當局展開了密集互動,
歐盟這一系列在臺灣問題上逐漸“越界”的行爲,更加的導致中歐之間的關係緊張加重。
歐盟會議
歐盟在臺海問題的偏激行爲
最近這幾年開始歐盟在臺海問題上的立場變得更加的堅定,尤其是和美國一起的對華政策上,頻繁對中國施加政治壓力。再加上歐洲議會通過該決議的時機也頗爲微妙,恰逢中歐之間圍繞電動汽車產業的貿易摩擦加劇之際。
雙方就中德、中歐經貿關係交換意見
雙方談判陷入僵局,談判所提出的意見都讓雙方很不滿意,歐盟試圖通過臺灣問題來對中國施壓,使其在經濟問題上做出讓步。然而此舉不僅加劇了中歐關係的緊張,更可能讓歐盟在未來的經貿關係中付出代價。
德國總理 朔爾茨
不得不說歐盟的這一決定是讓人震驚的,歐盟不僅支持了臺灣,甚至還明確的提出歡迎臺灣當局派遣“友人”訪問歐洲,還在背後鼓勵着他們歐盟的那些國家官員前往臺灣。
這種的言行舉止都帶有明顯的政治挑釁,試圖通過擴大歐盟與臺灣的互動來削弱中國的主權宣示,藉機鞏固歐盟在“民主價值觀”方面的國際地位。
來源:看看新聞
歐盟所推翻的這一決議奠定了“一箇中國”原則在國際社會的合法性,也成爲中歐建交的政治基礎,而歐盟在此問題上採取對抗性立場,實際上是在動搖其與中國之間的信任基礎。
對於中國來說臺灣問題是重中之重,但凡是涉及領土主權的問題都絕不允許任何的勢力來干涉,所以在第一時間中國外交部也因爲這件事情向歐盟提出嚴正交涉,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自己內部的問題,敦促歐盟嚴格遵守“一箇中國”原則,不要爲臺獨勢力“站臺”。
來源:鳳凰網衛視
歐盟代表團竄訪臺灣
然而就在議會結束沒多久,由德國議員凱勒帶隊的“友臺小組”已經出發並且抵達臺灣,成員包括來自法國和捷克的議員,預示着歐盟國家在臺灣問題上的“聯動”行動。
這次歐盟這一行人竄訪臺灣除了會見臺灣副領導人蕭美琴之外,還計劃與臺當局探討一些有關政治方面的問題,旨在發掘“合作契機”。只是這種合作也就是表面上的,更多的是想在中歐關係僵化的背景下強化歐盟的對華談判籌碼。
蕭美琴
只是這種行爲也引發了廣泛質疑,歐盟其實本身在對華的問題上意見就不統一,德國與法國雖然在對臺問題上表現較爲積極,但一些歐盟國家卻選擇保持謹慎,甚至對電動汽車產業鏈轉移等議題持反對或中立態度。
芬蘭在最近的對華關稅提議中投了棄權票,顯示出對經濟利益和政治風險的權衡。此外歐盟內部的分歧也使得其“團結一致”的對華姿態難以持久,反而加劇了各成員國在對華政策上的分裂。
芬蘭總統斯圖布在北京召開媒體發佈會
儘管歐盟試圖通過臺灣問題對華施壓,但這一策略目前所面臨的效果不得而知,畢竟臺灣問題在中國的核心利益之中佔據不可動搖的地位,無論歐盟如何施壓,都無法改變中國對國家統一的堅定立場。
賴清德和蕭美琴
還有重要的一點是,歐盟在經濟上與中國高度依存,特別是在供應鏈和市場方面,對華強硬政策可能直接影響其內部經濟。若中方採取經濟制裁或其他反制措施,歐洲的企業和就業都可能遭到波及,這對本已脆弱的歐洲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
“長安號”中歐班列在西安新築車站內裝卸集裝箱
像德國這樣的工業國家它其實是離不開中國市場的,而一些對華態度更強硬的國家則缺乏經濟實力上的優勢。若歐盟繼續在臺灣問題上試圖“博弈”,不僅可能進一步惡化中歐關係,還將加劇內部之間的一個裂痕。
中歐班列
中歐關係的走向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儘管歐盟在臺灣問題上的表態增強了短期的政治影響,但在經濟上與中國的依存關係使得歐盟在對華政策上難以“一意孤行”。
若雙方在電動車補貼等問題上繼續保持對抗,歐盟將面臨更大的經濟損失和政治壓力。若繼續在臺灣問題上採取對抗性措施,將可能進一步推動中國加快經濟自立與科技創新的步伐,減少對歐盟的依賴。
歐盟委員會主席 馮德萊恩
所以歐盟若真的想要維護自身利益,那麼在對華的政策上就要保持理性與剋制,而非一味追隨外部勢力的遏制策略。在臺灣問題上的“越界”行爲,已經多次的加深了中歐之間的矛盾。
中歐關係的穩固不僅是區域穩定,也對全球經濟有着不小的影響,唯有通過理性、平等的對話,雙方纔能在政治分歧中找到平衡,促進國際關係的健康發展。
歐洲議員怒斥馮德萊恩 來源:環球網
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