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讓植物成空污幫兇 學者嘆「惡性循環」:重點在管制人爲污染

▲環境部點名15種高「異戊二烯」排放樹種爲不建議種植名單,引發爭議。(圖/環境部提供)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爲降低空污,環境部日前點名15種不建議種植樹種,卻引發議論。在美國去年研究就發現,受全球暖化影響,植物加劇空氣品質惡化。學者王昇陽分析,這是惡性循環,因爲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暖化,讓植物加劇空品惡化,但源頭仍是因爲人類活動導致碳排增加而導致,這也是爲何他批評環境部本末倒置,應該把重點放在人爲污染排放上面的原因。

環境部根據委託成功大學的研究案,近日發函給相關政府單位和各縣市政府,指臺灣肖楠等15樹種因爲「異戊二烯(Isoprene)」排放率高,易衍生臭氧,影響空氣品質,建議儘量避免種植。消息一出引發反彈,更被學者批評「本末倒置」。

不過,植物造成空污是有根據。去年10月密西根州立大學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最新研究顯示,由於全球暖化導致氣溫飆升,包括橡樹等植物將釋放過多異戊二烯,造成空氣污染加劇與空品惡化。

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王昇陽認同這份研究,他指出,全球暖化有好幾個原因,首先是二氧化碳濃度變高,產生溫室效應,其次則是異戊二烯到高空後會破壞臭氧層,而不是形成臭氧,當臭氧層變薄,導致更多紫外線進入地球,導致地球更熱,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王昇陽表示,因爲紫外線越強,溫度就越高,植物爲了自保,釋放異戊二烯就更多,形成惡性循環,這也是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的重點。該研究建議是更有效控制氮氧化物(NOx)排放,而NOx主要包括一氧化氮(NO)及二氧化氮(NO2),這類氣體主要是汽機車排放與工業污染造成,並和異戊二烯產生反應,但當異戊二烯大量跑到外太空,反而會把地球的臭氧層分解破壞掉,臭氧變薄後就會有更多紫外線跑到地面來,導致氣溫上升,形成惡性循環。

王昇陽強調,歸結下來,地球溫度升高主因在二氧化碳濃度變高,當二氧化碳越來越高,地球形成溫室效應,當熱散不出去,就會延伸其他問題與影響,故二氧化碳纔是所有問題根源,而人爲因素則佔最大宗,這也是爲何他批評環境部本末倒置,應該把重點放在人爲污染排放上面的原因,而不是把樹當成污染源。

此外,網路傳言提及,高溫時勿在樹下乘涼,避免樹木散發氣體形成臭氧,會影響身體健康。王昇陽說,這個問題每兩年就會出現一次,但這是錯誤的,當植物高溫時,確實會釋放大量異戊二烯,但異戊二烯很輕,會往上飄,在空曠處或通風地方,對人類根本沒影響,就像民衆到游泳池尿一泡尿,其他人根本沒感覺,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