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10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 醫:髖關節骨折 恐一病不起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表示,全球面對脆弱性骨折患者醫療品質都相當重視,尤其是「急性照護、康復治療、次級預防及政策制定」等。圖/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供
根據國健署統計,在臺灣50歲以上女性中,每10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症。骨科醫師表示,臺灣人普遍鈣攝取不足,而高齡長輩最擔心跌倒,連帶造成髖關節骨折,一旦術後照顧不足,很容易「一病不起」連帶造成死亡率上升,若健保能夠給付急性照顧費用,其實能夠有所改善。
國健署民國106至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全臺50歲以上民衆骨質疏鬆的比例爲8.1%,其中又以女性高於男性,女性約每10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高雄大同醫院骨科醫師陳崇桓表示,臺灣人普遍鈣質、維生素D攝取不足,而現代人通常難以攝取足量,尤其是上班族,要額外補充相關的營養補充品。
陳崇桓指出,髖部骨折預後相當重要,由於術後幾乎無法移動,且大多數發生在65至70歲以上高齡長者,尤其女性佔大多數;大部分傷者都是因爲「跌倒」所致,一旦造成髖部骨折在「黃金48小時」內開刀,預後狀況最佳,但這當中需要更專業整合的團隊,急性照顧若有健保照顧才能夠更加普及,許多患者回到家因爲環境及照顧者能力上不允許,很難自行復健行走導致「幾乎不可能再恢復健康行走」。
西園醫院復健科主任醫師徐伯誠表示,若患者只開刀、缺乏復健,身體功能會隨着老化而衰退,研究顯示,術後一年約5成患者行走、坐、站或是如廁都會需人協助,高達9成患者走樓梯需攙扶。
徐伯誠說,髖關節骨折發生後,骨質流失高峰將在第10天至2個月後出現,且淨體重減少5%、體脂增加。有5成女性會在2個月後發生肌少症,而研究顯示肌少症和死亡率有相關。若能在手術隔天立刻開始復健,可降低包括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併發症。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TOA)表示,全球面對脆弱性骨折患者醫療品質都相當重視,特別是國際脆弱性骨折網絡組織(FFN)多年來致力於推廣「急性照護、康復治療、次級預防及政策制定」等,以整合跨領域團隊的力量提供全面的骨折後醫療照顧,包括骨科醫師、老年醫學科醫師、復健科醫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