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行狂買利率債,債牛再添增量資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陳植 上海報道央行調研農商行買債風波剛剛平息,農商行的購債熱情迅速恢復。

華安證券研究所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11日-3月15日當週,農商行連續五日淨買入利率債(國債),總計買入規模達到2779億,創下單週歷史最高紀錄。其中,農商行在5-10年期國債與20-30年期國債的淨買入量分別達到1872億元與487億元。相比3月4日-3月8日當週央行調研農商行持債狀況期間,上週農商行的國債淨買入量環比增加約1512億元,直接翻倍。

“這的確令市場頗感震驚。”一位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直言。不少私募基金原以爲在經歷央行調研農商行買債風波後,農商行的購債力度會相應減弱,但事實恰恰相反。

受此影響,本週以來10年期國債與3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回落,截至3月20日18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上週的2.37%回落至2.31%,3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57%回落至2.48%附近。究其原因,農商行繼續大規模買債,直接推高了國債價格。

“若農商行購買國債力度持續不減,國債收益率很可能在短期內迭創新低。”這位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指出。

記者多方瞭解到,上週農商行之所以迅速恢復大規模買債行動,一是他們普遍認爲央行調研屬於常規操作,並未限制農商行繼續投資國債;二是2月底有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出臺《關於保險資管公司存款填報口徑的工作提示》(下稱《工作提示》),導致銀行理財產品很難再將保險資管計劃作爲通道,超額配置協定存款、大額存單等產品,迫使農商行將大量理財產品資金直接投向超長期國債品種博取較高回報率。

一位中部地區農商行債券交易員向記者表示,受《工作提示》影響,他們已調整了近期新發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主要配置10年期與30年期國債,通過拉長久期與適度增加槓桿等策略博取較高回報,以滿足理財產品的收益預期要求。

“其他農商行也在紛紛效仿這種做法,所以農商行配置國債短期內難以停歇。”他說。

大規模加倉國債

3月6日,市場傳出央行要求農村金融機構提供近三年參與債券市場、使用貨幣政策工具的情況,上報債券現券、回購及其他工具的交易情況和債券持有結構、主要交易對手情況,以及參與債券市場交易投資業務的主要訴求及必要性。

一些投資機構認爲,央行採取這項調研行爲的一個背景,是2月農商行購買國債力度驟然增強。

華創證券發佈的數據顯示,2月份,7-10年期國債品種的農商行淨買入量佔比接近60%,當月農商行的各期限國債淨買入量達到3977億元,甚至超過基金公司的淨買入量(2587億元)。

上述中部地區農商行債券交易員向記者表示,央行的確調研了農商行購買國債狀況。起初,他們以爲央行可能對農商行大規模買債行爲進行“規範”,迅速在3月6-7日減持了部分10年期與30年期國債頭寸,但後來他們通過同業交流得知央行並未限制農商行繼續投資國債,他們不但做了空頭回補,還繼續按2月份的節奏大手筆增持國債。

另一位西部地區農商行債券投資部主管也告訴記者,在得知央行調研農商行買債狀況後,他們一度成了“驚弓之鳥”,但後來他們也瞭解到這屬於央行的常規調研,沒有限制農商行繼續投資國債,又繼續開始增持國債頭寸。

在他看來,持續加大國債品種配置,對農商行而言屬於迫切的剛需。究其原因,一是銀行資金進行信貸投放,需要一段時間尋找到合適實體經濟項目等,期間銀行資金投資國債,可以獲取相應收益以攤薄存款獲取成本;二是受近期權益類市場波動加大影響,農商行削減了委外投資力度,將更多資金投向安全性與流動性更高的國債品種,有助於增強銀行資金的安全性與流動性。

這位西部地區農商行債券投資部主管也承認,相比以往農商行青睞1年期以內的超短期國債與流動性較高的7-10年期國債,如今不少農商行紛紛加倉流動性較低的20年期、30年期國債,主要原因是通過拉長久期獲取更高的國債投資回報。

德邦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徐亮表示,在農商行信貸投放未加速、3月初利率快速下行期間,農商行對超長期國債的淨買入量驟然大幅度增加,體現出他們對資本利得的強烈追求。近期農商行對超長期國債的淨買入量激增,可以視爲一種趨勢性參與信號。

記者獲悉,儘管農商行大規模加倉國債,主要是持有到期的配置型策略爲主,但也有部分農商行債券交易員認爲,鑑於當前債券市場牛市行情,他們也在尋求相應的交易型價差套利機會,即當國債價格漲幅所帶來的投資回報超過持有到期策略回報率時,他們會迅速對國債進行高拋低吸操作。

新資金持續涌入

在業內人士看來,另一個觸發農商行迅速恢復大規模購買國債的因素,是此前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發佈的《工作提示》。

概括而言,某地金融監管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部分銀行機構將保險資管公司存款納入單位存款科目覈算,造成各項存款大起大落。根據1104報表填報規則及金融監管總局有關解答口徑,這個地方金融監管局發佈《工作提示》,要求保險資管公司發行理財產品等募集的資金應填入“同業存放”科目,不得計入一般性存款。

“此舉的主要目的,是遏制高息攬儲、資金期限錯配、資金空轉等問題。”一位農商行理財部門人士告訴記者,但它帶來的另一個影響,是銀行理財產品很難再通過保險資管計劃作爲“通道”,超額投向收益率更高的協定存款、大額存單等。這導致農商行只能將大量銀行理財產品資金直接投向超長期國債等高信用評級品種,以拉長久期等方式獲取相應投資回報以滿足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要求。

他表示,相比大型銀行與股份制銀行擁有較多的理財產品資金投資策略與投資標的,不少農商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主要通過保險資管計劃作爲“中介”,超配協定存款或大額存單以擡高投資收益率。如今,儘管他們尚未收到當地金融監管部門發佈的《工作提示》,但他們預計這項監管政策將很快普及,所以提前調整了理財產品資金投向,令3月以來農商行對國債的配置需求驟然旺盛強烈。

記者獲悉,農商行將大量理財產品資金直接投向國債的一大好處,是在某些存款指標考覈節點來臨前,他們只需拋售國債套現資金,這筆資金就可以隨着理財產品到期等因素計入一般性存款範疇,更好地滿足存貸比、控制存款偏離度等監管要求。

“隨着央行調研農商行買債風波平息,未來一段時間農商行仍將是國債品種的最大買家之一。畢竟,越來越多農商行新發理財產品資金將源源不斷地進入國債市場。”前述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直言,這還不包括存量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轉向。

此前,光大證券結合普益標準數據估算,銀行理財持有的保險資管產品規模約在4萬億元。去年3月,金融監管部門曾召集部分保險資管公司開會,要求理財產品通過保險資管通道配置銀行存款的比例控制在80%以內,若再剔除保險資管產品在買入返售、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等其他投資品種的資金配置,目前銀行理財通過保險資管產品所投資的協議存款或大額存單資金規模仍有約2萬億元,這意味着在《工作提示》出臺後,數千億銀行理財存量資金也將以較快速度轉投國債市場。

“若農商行理財產品資金繼續涌入國債品種,債券市場牛市行情仍將延續一段時間。所以我們也在加倉國債待漲獲利。”這位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向記者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