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院士智能體”助農顯優勢

“你好,我是農民院士朱有勇的智能體。”在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日前舉辦的WAVE SUMMIT深度學習開發者大會2024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及研究團隊與百度共同打造的首個農業智能體——“農民院士智能體”正式發佈。

據悉,“農民院士智能體”基於文心智能體平臺創建,學習了朱有勇院士的研究成果以及相關農業知識,可以隨時隨地解答農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科技助農惠農變得更便捷。

會上,來自雲南普洱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黨委書記丁杏杏、雲山村村民李福現場演示了與“農民院士智能體”之間的對話——“我想問一下旱稻什麼時候種最好”“種植旱地優質稻需要注意些什麼”“如果旱地優質稻持續病蟲害怎麼辦”……“‘農民院士智能體’爲我們山村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便利,使農民隨時隨地解決生產問題有了新方法。”

出身於農家的朱有勇院士,一直對土地飽含深情。2015年,朱有勇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來到雲南普洱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決心紮根山區幫助農民脫貧致富。這個位於雲南西南部的農業縣,曾經是一個生產生活環境惡劣、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繁的深度貧困縣。不過,在朱有勇院士眼裡,這裡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氣候條件獨特,不僅土壤肥沃,降雨量也適合農作物生長。

懷着“讓農民過得更好”的樸素願望,朱有勇院士帶領研究團隊積極尋找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他們在當地先後推廣以旱地優質稻、冬季馬鈴薯、林下三七等爲代表的先進農業技術成果。尤其是旱地優質稻技術,開創性地實現了水稻旱種,讓當地水稻產量翻番,解決了農民的口糧問題。

朱有勇院士與研究團隊爲當地農業發展作出的成績,被村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們逐漸將朱有勇院士視爲“最好的老師”。多年來,朱有勇院士在瀾滄縣蒿枝壩村設立了院士工作站和院士小院,舉辦各類院士專家培訓班,農民們的學習熱情持續高漲。然而,僅靠院士和專家傳授知識、培訓技術,一對多難以分身,並不能滿足一個縣10多萬農民對先進農業技術知識的渴求。

如何讓更多農民方便快捷地學到農業技術知識,甚至在田間地頭就能立即解決困擾農業生產的難題?“農民院士智能體”的出現,讓這個難題迎刃而解——村民可以隨時提問旱稻種植條件、培育技術、病蟲害防治等生產中遇到的問題,“農民院士智能體”以對話的方式模擬朱有勇院士對用戶提問進行解答。

村民隨時提問,“院士”有問必答。朱有勇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農業是一個永不過時的產業。在人工智能時代,智能體是傳達知識和信息最好的渠道。兩者的碰撞,將讓更多農民從中受益。

據介紹,“農民院士智能體”將陸續在百度搜索、百度百科、小度智能屏等平臺上線,只需輸入“朱有勇”“農民院士”,都可快速訪問“農民院士智能體”,隨時隨地爲農民解決農業生產問題。

“第一次用這個智能體就覺得好神奇。朱院士的聲音和樣子都像真的一樣,回答也和平時差不多,以後可以隨時打擾這個智能體朱院士了!”李福說。在竹塘鄉,丁杏杏正計劃在更大範圍推廣“農民院士智能體”,讓更多農民更好地用上這個智能體,以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助力增產增收。

農業是萬業之本,關係每一個人的生活。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表示,利用文心大模型智能體技術,助力在農業領域取得新突破,讓農業技術成果實現高效普及。未來,我們將把智能體應用到千行百業,用科技點亮更美好的生活。(經濟日報記者 顧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