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推動食材溯源 花蓮學生午餐採用在地好米
農糧署東區分署長徐𪸩妃說,透過補貼差價推動學生午餐使用產銷履歷米,讓學童吃得更安心健康。(王志偉攝)
徐𪸩妃等人今天到業者「香又香」工廠瞭解推動情況,也介紹工廠生產的營養午餐。(王志偉攝)
「香又香」食品工廠負責學生營養午餐,今中午出餐流程作業。(王志偉攝)
爲提升學生食米品質,農糧署東區分署推動產銷履歷米,透過價差補貼,學校用公糧米價格,就能買到有驗證食米,花蓮國中小學1年估計供應200多噸;東區分署長徐𪸩妃說透過地產地銷,讓學生從小吃到在地生產好米,也鼓勵擴大有機米栽種面積。
徐𪸩妃表示,結合學校午餐採用國產3章1Q食材的業務推動,去年5月起在花蓮縣先試辦以通過產銷履歷驗證食米供應學校用餐食材,110年學期開始宜蘭、花蓮、臺東3縣市全面推動,今年也會繼續實施。
3章1Q是指臺灣有機農產品標章、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CAS臺灣優良農產標章,以及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徐𪸩妃說,學生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政策,今年擴大到水果、雜糧、魚類、豆奶納入,白米是主食,採用溯源產銷履歷米,等於是學生午餐餐盤上的最後一塊拼圖。
徐𪸩妃表示,學生午餐早年由公糧供應,現在透過學午糧網購平臺,讓廠商比照公糧食米價格,供應產銷履歷米讓學校選購,公糧食米和產銷履歷米價差由農糧署補貼吸收,1年供應量237公噸。
她說,東部米價原本就較西部高,爲了促進產銷履歷米在地化,爭取到更高補貼金額,學校端負擔每公斤17.8元,餘下的26.8元由農糧署吸收。宜花東學生午餐產銷履歷米已經百分之百採用在地米,希望學童從小吃到花蓮好米,會愛惜在地稻米產業,食農教育也能落實紮根。
農糧署糧食儲運組長黃昭興說,地產地銷可以減少從產地到餐桌的食物里程,也減少運費和碳排。
花蓮縣政府推動學生午餐免費政策,國中每餐4菜1湯50元、國小3菜1湯45元由縣府吸收;爲推動3章1Q食材驗證,行政院也編列補助,今年一般學校補助款從每餐6元提高到10元,偏遠地區學校10元提升到14元。
透過推動有機米政策,農糧署東區分署也鼓勵業者與農友契作集團栽培,選擇優良品種適地適種,現在東部地區已有超過30家的營運主體,生產出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