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愛網路業 陸工廠超缺人
大陸部分網路平臺和傳統行業薪資比較
近年大陸互聯網平臺已成爲年輕人就業首選,但也因此讓工廠面臨招工難題。大陸學者日前指出,以外賣、快遞、網約車司機爲代表的網路平臺就業興起,導致大陸製造業工廠面臨人力流失嚴重的困境,以及工資上調的壓力。
面對國際環境丕變與內部經濟轉型需要,大陸官方關愛的眼神重回到製造業上。但近年不斷有製造業者吐苦水反應,當前大陸年輕人認爲,到網路平臺工作新鮮時髦、收入較多,甚至寧可當外送員,也不願進廠守着生產線,導致工廠招工困難。
證券時報報導,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丁守海透過對5,081名勞動者個體、700家制造業工廠調查後,近日發表題爲「平臺就業的生成機理、風險點及對策分析主報告」指出,憑藉着收入優勢,平臺就業導致大陸製造業工廠面臨勞動力流失壓力,且主要集中在年輕、能力強的精壯勞動力。
報告提到,平臺就業從業者有四大來源,依次爲:工廠工人(25%)、其他平臺就業者職業轉換(20%)、服務員(15%)、建築業工人(8%)。數據可看出,從傳統產業向網路平臺就業的流動趨勢明顯。
這份報告發現,勞動者選擇到網路平臺就業,主因是「掙錢多」。平均而言,月收入可比工廠工人高出人民幣(下同)1,500元,也比流動商販多出500元。但報告指出,平臺就業者的高收入主要源於兩點,一是更高的時均工資,二是更長的工作時間,但「時間自由是表象,其背後是更艱辛的勞累」。
丁守海表示,據調查顯示,大陸勞動者在工廠與互聯網就業平臺間,存在較明顯的單向流動意願,使得工廠爲爭奪勞動力面臨很大的工資調升壓力。據估計,幅度可能接近每個月3千元,「對於很多工廠來說,這是不可承受之重」。
對此,丁守海指出,在選擇就業工作時,以男性特別是低學歷男性爲代表的羣體,更傾向選擇收入高但更勞累的平臺,但這樣的選擇具有較大的短視性。譬如只看重表面的工資收入,卻忽視隱性的社保收入;或是看重表面上的自由,忽視技能提升這一長久保障。這種情況也不利於大陸培養出可持續的、與未來產業發展相結合的工人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