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最缺的,就是這樣的變態!

最近,戛納電影節落下帷幕。

美國導演肖恩·貝克,憑藉新片《阿諾拉》拿下金棕櫚大獎。

作爲美國當代最重要的獨立電影人之一,他一直以低成本拍攝個人風格強烈的電影。

關注邊緣人羣,堅持藝術探索,成爲好萊塢主流大片之外一個獨特的存在。

在此,魚叔恭喜這位50歲+的導演終獲認可。

同時,也想到了另一位拍攝獨立電影出身、不願投身好萊塢主流敘事的導演,昆汀。

相比之下,昆汀幸運得多。

早在30年前,31歲的他就憑藉第二部電影長片《低俗小說》摘得金棕櫚大獎。

而且,誰也沒想到,這部影片極大地引領了全球電影的風潮,對後續許多電影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藉着電影上映30週年紀念,魚叔就來帶大家重溫這部電影。

即便到了今天,這依然是一部不過時的經典之作。

今年的戛納電影節,其實整體口碑一般。

遠不如30年前的那一屆,競爭激烈。

1994年,一同角逐金棕櫚獎的華語片就有兩部,而且都很高能。

張藝謀的《活着》和楊德昌的《獨立時代》。

另外,李安的《飲食男女》是戛納「導演雙週」單元首部開幕的華語電影。

有「俄羅斯的斯皮爾伯格」之稱的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帶來了重磅電影《烈日灼人》。

先是贏得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次年又摘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新片《紅》。

這也是他名垂青史的《藍白紅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此外,還有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的《橄欖樹下的情人》。

意大利名導南尼·莫萊蒂的新片《親愛的日記》。

法國羣星薈萃的頂級古裝大片《瑪戈皇后》。

美國大咖科恩兄弟的新片《影子大亨》。

不過,最終摘得金棕櫚獎的卻是《低俗小說》。

而對昆汀來說,這還只是他導演的第二部長片。

昆汀贏得的不止是名譽,還創造了票房神話。

《低俗小說》以800萬美元(演員片酬500萬)的成本,收穫全球2億美元的票房。

如今,它已成爲影史上著名的低成本高票房的範例之一。

昆汀強烈的個人風格在片中展露無遺。

最顯眼的,是對於類型敘事的解構。

首先,是解構人物。

源頭上,《低俗小說》是一部黑幫犯罪電影。

但本片裡的黑幫人物,既不像《教父》《美國往事》裡那樣嚴肅深沉,詩意雋永。

也不像《疤面煞星》《好傢伙》裡那樣兇狠暴烈,令人生畏。

而是被昆汀打造成活生生的小人物,放入到日常生活的情境中。

在辦事前,會一路閒聊有的沒的。

愛吃漢堡、喝雪碧。

能在舞臺上跳着風情萬種的扭扭舞。

也能脫下酷酷的黑西裝,換上隨意的休閒T恤。

大搖大擺地將手槍插入鬆鬆垮垮的沙灘褲裡。

在人物解構之外,則是解構主題。

昆汀的電影從來不去嘗試表達什麼。

他首先關心的是講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最有特點的, 是在電影中融入了大量的流行文化元素。

以此讓電影充滿了令人心潮澎湃的橋段,娛樂感十足。

昆汀用1960年代的衝浪音樂,作爲電影的基本配樂。

在他看來,衝浪音樂就像搖滾版的莫里康內音樂。

充滿了意大利西部片的激情和狂野。

而電影裡的人物也會隨着音樂起舞。

放在整個故事裡,也沒有什麼具體的意義。

只是爲電影增添了一種令人愉悅的縱情時刻。

除了音樂舞蹈,迷影元素也是昆汀最多引用的內容。

他從大量的觀影記憶裡,尋找有趣且合適的橋段拼貼到自己的故事裡。

影片裡最神秘的發光手提箱,就是源自50年代的老片《死吻》。

而喜歡在殺人前念一段聖經的設定,則借鑑了一部日本忍者連續劇《影子軍團》。

劇中的忍者首領,在殺死對手前,都會發表一番消滅邪惡的宣言。

流行文化,常常被視爲一種庸俗的、無營養的文化垃圾。

但不可否認的是,現代化社會的大部分人,幾乎都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成長。

電影、漫畫、搖滾樂、通俗小說、娛樂明星……

流行文化已經成爲一種不可忽視的文化背景,是當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而昆汀在電影中加入大量流行文化元素的同時,也融合了許多藝術電影的形式。

這就使得,《低俗小說》看上去既通俗,又高級,既娛樂,又藝術。

比如其中很多設計,都能讓人想起法國新浪潮的電影大師戈達爾。

女主角烏瑪·瑟曼的妝造,會讓人想起戈達爾的前妻安娜·卡里娜。

又比如那段最出名的扭扭舞。

靈感來自於《法外之徒》中的餐館舞蹈。

而在電影之外,昆汀將自己的製作公司取名爲「A Band Apart」。

正是在致敬戈達爾的《法外之徒》(原名《Bande à part》)。

昆汀毫不遮掩自己對戈達爾的尊重和喜愛。

在《低俗小說》上映後的一次採訪中,他就是這麼說的:

昆汀將美國黑幫片與法國藝術電影相嫁接。

將刺激的犯罪情節與日常的生活情境相穿插。

將激情的搖滾樂、輕鬆的流行文化以及各種迷影段落,拼貼到自己的電影敘事之中。

這一切打破規則、來所不拒的手段,正是《低俗小說》的精彩之處。

現在看來,30年前的戛納將金棕櫚頒給《低俗小說》這樣的電影是極其大膽的。

大部分榮獲金棕櫚的影片,都是具有很強的議題性。

或具有深刻的現實觀照,或具有豐富的文化、歷史價值。

但《低俗小說》可謂毫無表達的意圖可言。

昆汀從頭至尾都不是一個具有嚴肅表達欲的電影作者。

卻依然能將一部「低俗」「無內涵」的犯罪故事,打造成了一部榮登電影藝術殿堂之巔的偉大電影。

他的勝利,完全憑藉的是故事的魅力,是敘事的藝術性。

在非線性敘事的處理下,一個普通的故事能重新煥發光彩。

《低俗小說》裡的幾個故事,恰如片名,都是一些非常爛俗的情節。

一對雌雄大盜,計劃打劫餐館;

一個黑幫殺手,陷入與老大妻子的三角戀;

一個地下拳擊手承諾打假賽卻反悔,私下讓自己大賺一大筆。

如果按照常規敘事手法拍,很容易讓電影變得無聊乏味。

然而,昆汀打亂重組後,讓幾個小故事和角色不斷跳躍,電影立刻變得趣味盎然了起來。

最有意思的,就是讓男主文森特「死去活來」。

前一幕還慘死廁所,下一幕又活蹦亂跳。

如此一來,就極大增加了故事的新鮮感。

讓電影變成一種可以反覆玩味、來回尋找線索的遊戲。

我死了

我活了

非線性敘事的另一大好處,是有助於塑造更加生動的角色。

同樣一個人物,在不同的故事視角和時間線裡,會有不同側面的呈現。

就拿文森特來說,他在三個故事中都有出現。

有時,他是絕對主角。

陪老大的妻子吃飯跳舞。

這時的文森特,是個優雅浪漫的調情高手,情商高超,舞技絕頂。

最大的困擾,是在情慾面前如何保持理性和忠誠。

有時,文森特是配角,搭檔的朱爾斯是主角。

在朱爾斯的絮叨和強勢面前,他顯得低調,被動。

同時又與搭檔保持默契。

還有時 ,文森特純粹成了個龍套。

唯一的戲份是從廁所出來。

剛露面,就被這段故事的主角布奇打死了。

打亂時間線敘事,其實也是打亂視角。

多視角敘事能讓角色更加立體,且更加鮮活。

就好比看一個盒子。

正面看,側面看,上方看,所看到的都有所不同。

只有從各個角度反覆看,才能真正看出盒子的全貌。

《低俗小說》中的幾位角色都是如此。

在他自己的故事裡,是絕對男主,充分散發着個人光芒。

但在別人的故事裡,甚至可以不值一提。

這種多視角敘事的手法,能從最大程度消解主角光環,展現角色的真實面貌。

從而也讓觀衆對角色有更深的同理心,且爲劇情的走向更加感到意外和興奮。

上世紀90年代,全球電影掀起一場敘事革命。

而引領這場潮流的先驅,便是昆汀。

在《落水狗》《低俗小說》陸續獲得成功之後,他的非線性敘事手法也被許多導演拿來運用。

1996年,《猜火車》裡大量的閃回交錯敘事。

1 998年,《羅拉快跑》裡遊戲重生般的循環敘事。

同一年,《兩杆大煙槍》裡多重視角的切換敘事。

2000年, 《記憶碎片》裡將正序和倒序打亂的U型敘事。

華語電影裡,也有不少導演深受昆汀的影響。

比如姜文。

他不只是教過昆汀一句「牛逼」。

還將昆汀那套敘事手段學得透徹。

當然,兩人更像是惺惺相惜,互相切磋學習。

又比如程耳。

他曾直言昆汀是他最愛的導演之一。

在《邊境風雲》和《羅曼蒂克消亡史》裡,從敘事結構到暴力元素的運用,都有明顯借鑑昆汀的影子。

不過,也有學習昆汀學失敗的反面例子。

像是李非的《命運速遞》。

嘗試玩非線性敘事,但劇本的硬傷和做作的風格,則讓電影觀感極差。

最終只落得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尷尬局面。

對常規類型的電影,或一些小成本電影而言,玩弄敘事結構確實能煥發生機。

但是,講好一個精彩的故事,始終是拍好一部電影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

並不是說,複雜的、非線性的敘事結構,就一定比常規敘事結構高級。

正如昆汀後來的許多電影,也並沒有很複雜的敘事結構,且都是按照線性發展的。

真正的要義在於,要爲每一個故事,找到最適合講述它的最有趣的敘事方法。

這需要花大量時間耐心打磨講故事的技藝,而不是拿來一套可以屢試不爽的模板。

《低俗小說》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此。

正如片名,如果只是簡單複述故事情節,那確實容易成爲一部不入流的「低俗小說」。

既無嚴肅議題,也無現實對照,更無深刻內涵。

但是,在昆汀巧妙的敘事手法和獨特的視聽風格加持下。

這部不起眼的低俗小說,一躍成爲了滿是趣味的影史經典,影響了後世30年的創作風潮。

昆汀和《低俗小說》的成功之路,並非一種投機取巧的捷徑。

而是建立在昆汀對電影的極致狂熱,以及對敘事類型、電影藝術、流行文化的大量積累與深入鑽研之上。

他向來將劇本的重要性,擺在第一位。

包括他後來的幾部作品,都是多年打磨,親力親爲。

因爲他太清楚,一個好劇本才能誕生出一部好電影。

30年後的今天,影視製作呈現日益套路化的趨勢。

像昆汀這樣敢於突破常規,並認真打磨劇本的手藝人,反而日漸稀缺。

在議題化、流量化的時代,拍電影的捷徑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人拋棄了講好故事這門古老且費時費力的手藝, 也忘卻了這纔是電影的永恆魅力之一。

而在今天,呼喚一場新的電影敘事革命,已然迫在眉睫。

正值《低俗小說》上映30週年,魚叔在策劃今年的電影T時,就想到了它。

因爲,《低俗小說》不僅僅是一部電影,也是一種文化象徵,代表了獨立電影的崛起。

它打破傳統敘事模式的手法,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即使30年了,依然不過時。

所以構思在1994主題的時候,《低俗小說》成了我的必選項。

關於獨立魚電影T的設計、用料、克重、質量,魚叔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紹過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感興趣的魚友,可以戳上一篇文章《》。

也可以直接點小程序。

希望獨立魚電影T,可以成爲魚友日常穿搭中的一部分。

永遠熱愛電影。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點個「贊」和「 在 看」吧。

助理編輯: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