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雙女主飆戲,就這爛片?求求別尬誇了!
國慶後的院線,也算熱鬧。
國產的、國外的、引進的新片、重映的老片…
在數量和內容上,算得上這些年的“頂配”了…
但質量,卻只能聽天由命了…
而這部國產新片,上映前就有不少人期待,上映後豆瓣也有不少好評,還有人高度讚揚,結局是“母系氏族的理想模樣”…
看到評價,烏鴉火速趕往電影院…
但是,我卻只有困惑和嘆息兩種情緒:
《喬妍的心事》
(本篇內容有嚴重劇透)
未知年代,北京。
喬妍,當紅女明星。
十幾年前,她從貧窮的雲南邊陲小鎮來到北京,在娛樂圈裡摸爬滾打,憑藉冷豔的外貌、出衆的演技,名利雙收。
在拜高踩低、夜夜笙歌的娛樂圈,喬妍似乎是個異類。
不擅長應酬,也沒什麼豐富的夜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待在家…
她幾乎不出門,閒時就在家喝酒、發呆、跳舞,常常看着窗外抽菸出神,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這天,她收到了一則匿名信息:我知道你的底細,你不是喬妍…
心底的秘密,隨着往事如潮水般襲來…
在孃胎裡的時候,重男輕女的爸爸,一直想生個兒子。
已經有一個女兒的情況下,得知胎裡是女孩,強迫妻子墮胎,但遇到意外,妻子去世,孩子卻活了下來。
上世紀九十年代,計劃生育正嚴格執行。誰家超生了,那父母可是直接要丟工作的。
如果是個兒子,這爹還願意花錢交罰款,給孩子上個戶口,就算丟工作也是心甘情願,但他認爲,女兒不值得。
爲了保住工作,十年間,爸爸把妹妹送到了河對岸緬甸生活,妹妹成了黑戶,姐姐在雲南瑞麗讀書生活;
但架不住兩人志向不同:姐姐大喬無心向學,只想和男友到緬甸生活,而小喬卻想留在雲南學習。
一次意外,爸爸去世,姐妹倆趁這個機會,互換了身份:姐姐大喬在緬甸結婚懷孕,生活窮困潦倒;
妹妹拿了姐姐的合法身份,學習、工作,長大後在北京出人頭地…
妹妹小喬,就是喬妍。
這天,從緬甸來到北京的姐姐大喬,找到了喬妍。
她說:給我一筆錢,不然我就曝光咱倆的真實身份…
10月26日,由辛芷蕾和趙麗穎主演的國產電影《喬妍的心事》登陸全國院線,豆瓣評分6.1。
烏鴉認爲,這個分數對得起影片質量。
10月28日,電影在東京國際電影節放映,獲得主競賽單元 最佳影片的提名。
緬甸出生的中國臺灣導演趙德胤,曾經導演過《再見瓦城》《灼人秘密》《翡翠之城》等作品,但總體成績平平。
兩位當紅女星出演,在國際電影節上先拔頭籌,電影天然就獲取了不少關注。
電影改編自作家張悅然的中篇小說《大喬小喬》
不同的是,電影把故事發生的地方,從山東改爲了雲南和緬甸;
書裡妹妹喬妍的出生,是完全的意外,但電影改成,因爲父親想生男孩,寧願丟工作,但因爲喬妍是女孩,寧願看着孩子當東躲西藏的黑戶。
書中的父親,因爲超生被辭退,不斷討說法;
但電影中,父親因爲意外去世,陰差陽錯,喬妍對父親的去世有着不可推脫的責任…
老實說,讓烏鴉提起興趣走進影院的,除了個別網友的好評,還有電影涉及的以上話題…
然而,或許是出於過審考慮,又或許是風格傾向不同,電影並沒有把相關話題和爲此家庭所遭受磨難的過程,作爲敘事的重點;
姐妹倆的相處、喬妍的生活、彼此的糾纏,組成了電影的主要部分;
詭秘低壓的氣氛、指向不明的臺詞、冷峻迷離的畫面、對角色的塑造不靠臺詞和行爲,而是靠演員的氣質和氛圍…
這些處理很容易看出,導演無心把電影往社會議題靠攏,而是更擅長也更有興趣,拍出一部,懸疑向的文藝電影。
客觀說來,《喬妍的心事》也有些優點:
姐妹倆雖然“各懷鬼胎”,其實心裡仍然愛着對方。
遭遇外人攻擊時,姐姐會爲了妹妹出頭,妹妹會保護身懷六甲的姐姐,還會幫姐姐擦背,勸姐姐離開渣男,說出“我養你”…
兩人對彼此的防備、算計和嫉妒是真的,但牽念、愛護和心疼也是真的,只是在利益的驅使和表達的失衡下,關係越發疏遠和複雜。
但寥寥幾個鏡頭,救不了滑向失控的劇情方向…
整個故事存在不少無法忽略的,邏輯上的硬傷,越往後演,越呈現疲軟的狀態。
比如,大篇幅無用的情節,導致主題的模糊不清。
電影採用了原著的設定:在計劃生育年代,喬家因爲意外懷孕但引產失敗,母親去世,妹妹出生,成了黑戶…
所有家庭成員的命運,都因爲“超生”導致離亂和不幸。
電影拋卻了這個核心,把話題作爲引子,不講故事,只展現情緒。
幾個主要情節包括:臨近分娩的姐姐來找妹妹,其實是來找躲債的丈夫,爲了救老公勒索喬妍;
喬妍對女明星的工作產生倦怠,也厭惡老闆、厭惡金主,每天和老闆、金主吵架,要麼躲在家跳抽象舞;
老闆喜歡喬妍,但喬妍拒他於千里之外;
老闆認爲喬妍不受控制,想發展新人演員,但是喬妍感覺被背叛,兩人隔三差五吵架,想要分道揚鑣;
老闆綁走了姐姐生下的孩子,想借此要挾喬妍和他在一起,結果被喬妍打個半死;
最後兩姐妹帶着孩子一起過。
劇情聽上去,是不是莫名其妙?
實際上,就是這麼莫名其妙。
每個看似重頭戲的段落獨立出來,似乎都能成爲短視頻的“大女主”爆款:
遭遇“綠茶”演員陰陽怪氣,她氣場十足,一秒回懟;
金主意圖潛規則,她冷臉不搭腔,惹急了就是一杯紅酒當頭澆下;
老闆總想動手動腳,她反手就是一耳光,老闆爹爹不休,她擡手就把碗碟砸向對方;
面對姐夫的勒索糾纏,她人狠話不多,直接黑吃黑,找社會人解決;
一言不合就發表“退圈”宣言…
導演意圖用喬妍悶悶不樂、愁眉不展、具有強烈疏離感的性格,離羣索居的生活,樹立一個被往事折磨得痛不欲生、防備心極強,又清醒能幹、獨立堅強的女性形象…
但每個人物的出現,每條線索的鋪排,每個情節的展開,都像爲“整頓職場”“拒絕潛規則”“女性職場困境”等的話題,即興創作的空洞口號;
當所有情節聯繫起來時,配合着蕭瑟冷清的氛圍,言之無物的、濫用的凝視畫面…
觀衆沒有接收到劇情上任何有效信息量,劇情越往後推進,就越像一篇形散神更散的散文,方向不明、邏輯混亂、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還讓我對女主的行爲和性格,產生了疑惑、厭惡和反感,繼而斷定:這不是什麼所謂的大女主,只是一個急需醫學干預和幫助的精神病人。
其次,細節的缺失,導致人物關係的混亂和空白。
老闆的角色,戲份頗多,對比其他角色,甚至更有立體度:
幫女主反抗金主的騷擾;
女主被勒索、出車禍,他第一時間出現解決所有麻煩;
經濟上、生活上、資源上、人脈上,他一條龍服務,鞍前馬後、鞠躬盡瘁,平時看向喬妍的眼神,有算計也有深情;
對女主動手動腳欠收拾是真,有情有義也是真…
但電影完全沒有對兩人的關係和經歷,作出任何交代,只一味地展現“他犯賤,她冷漠,他善後,她冷漠,他挽留,她掄他”的死循環…
缺乏細節的展開,甚至讓男方的爹言爹語、買孩子只爲和女主組建一個家的荒謬舉動,都可以被視作“戀愛腦”的愚蠢笨拙但真誠的挽留行徑…
電影的定位是“懸疑片”,但故事纔到一半,就已經揭曉謎底:姐姐和妹妹,在小時候身份互換,現在的喬妍,原本是個黑戶。
行吧,看在你不知道該怎麼編下去的份兒上,寬容一點…
當聽到姐姐說出喬妍的真實身份後,老闆和喬妍都說,不在乎姐姐的爆料。
轉過頭,一邊給了一千萬,一邊找人綁架了姐夫…
你們到底想怎樣啊?是想息事寧人還是毀屍滅跡?
是甲方做久了,冷不丁當乙方了,無法說清自己的反饋嗎?爲什麼不能先商量出統一的方案再行動?這讓勒索一方也很亂很無奈啊!
我只能認爲,老闆真金白銀的一千萬,是對喬妍又一次“真愛”的體現。
畢竟當時,後者已經堅決提出散夥的情況下,前者仍然兩肋插刀,出錢出力解決麻煩…
他真的,我哭死。
特別說明:無論男性對女性存有哪一種情感,在未徵得女方同意的情況下,任何強行的肢體接觸都應被視作性騷擾,此處烏鴉只出於對劇情合理性的討論,而非爲片中和現實中男性的類似行爲洗白。
還有最致命,也最無法說服我的一點:姐姐所謂的把柄,是喬妍的“假身份”;
而喬妍的心事,除了怕姐姐爆料,還有童年的悲傷回憶…
如果說心結需要機緣打開,尚算情有可原,那“怕爆料”,純粹是胡謅了。
已經在北京名成利就的女明星,手眼通天的資本老闆,居然會覺得多年前的“假身份證”是個事兒?
這到底是天真,還是看不起有錢有人的女明星?
一時間分不清,這是在捧名利場的臭腳,還是當衆啐資本權勢的臉…
更也許,出生在緬甸、在臺灣省學習生活的導演趙德胤,對不同地區的情況不太瞭解,導致了認知的錯位…
如果他知道連微博熱搜都不一定是真實的、百度搜索僅供參考的現實,估計會帶來不小的震撼。
故事的缺陷和矛盾在於:在一個現實主義故事裡,把女主的角色,定位成無助的女明星。
這不是千禧年間,普通人生活在巨大信息差的時代了,大衆已經對娛樂圈祛魅,也不再買明星的賬;
我們無法和片中的女明星產生共情,並非不知道她身世悲慘,而是因爲,身世沒比她幸福到哪去的大衆,此刻還在擠地鐵,而她的208萬已經到賬了…
這已經大大削弱故事的可信度,導致圍繞在主角身上發生的故事,都顯得無病呻吟。
即使是文藝片,也不代表觀衆可以隨意忽略這些硬傷,爲了不造成冒犯,希望某些從業者,下次創作劇本時,好歹先更新一下信息。
演到最後,歷經考驗和磨難的兩姐妹,終於冰釋前嫌(雖然所有的嫌隙都感覺是她們自己作的),踹掉了不靠譜的男人,和女兒一起,組建了“母系氏族”三口之家。
這樣的圖景,的確暗合了不少當代“去父留女”的美好願望。
但前面大幅的不知所云、人均有病的情節,給人一種,爲了結尾這碟醋,做了一桌沒斷生餃子的嫌疑,還想放在一張名爲“女性主義”的桌子上…
那這桌子,就別怪觀衆給你掀了。
內娛雙女主飆戲,就這爛片?求求別尬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