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遊熱帶雨林遭馬蠅蟲寄生 嘴脣腫成香腸手術「拉出3大肥蟲」

國內一名33歲的陳先生,去年10月赴秘魯旅遊後,嘴脣遭3只馬蠅蟲寄生,腫成香腸嘴,透過全麻手術才順利取出。(林周義攝)

解封后是旅遊旺季,國內一名33歲的陳先生,去年10月赴秘魯旅遊後,嘴脣遭3只馬蠅蟲寄生,腫成香腸嘴,透過全麻手術才順利取出。專家表示,包含墨西哥到大根廷、智利北部等國家在內,都是馬蠅蟲的活動範圍。馬蠅一般會將蟲卵產在其他節肢動物的腹部,經叮咬宿主後,蟲卵就順勢附在傷口,慢慢孵化後,提醒民衆前往高危險國家,應穿長袖衣褲、不擦香水,以免蟲蟲危機上門。

陳先生去年10月前往秘魯馬丘比丘,在熱帶雨林住宿。返臺2周後,出現嘴脣腫大、疼痛的症狀,在診所治療半個月都沒有好轉。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醫學部主任劉崇基表示,陳先生的嘴脣上方、嘴角、下脣各有1個空洞,有滲液流出,檢查發現有「會活動的頭」,但因過於疼痛,無法在門診中拔出,得進行全麻手術。醫療團隊從陳先生嘴脣的洞口活捉了3只馬蠅蟲,每隻長度約有2.5公分,且有0.8~1公分粗。幸運的是,這些蟲子都尚未長大,避免了昆蟲生態的破壞。

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黃偉新表示,馬蠅主要分佈在中南美州,自墨西哥至阿根廷和智利北部都是主要活動的範圍,一般生活在潮溼的熱帶森林地區和樹木繁茂的低地,在臺灣極其少見。馬蠅一般會將蟲卵產在其他節肢動物(如蚊子)的腹部,當蚊蟲叮咬宿主時,蟲卵就順勢落到傷口上,孵化成幼蟲以後,再從傷口或毛囊鑽入皮膚內。

遭馬蠅蟲寄生的患者,傷口初期與一般昆蟲咬傷非常相似,周圍的小型丘疹也容易與皰疹混淆,不易診斷。劉崇基說,馬蠅成長過程會產生分泌物,保護自己不被細菌感染,同時造成組織破壞,產生刺痛感,令患者難以忍受。

劉崇基表示,遭馬蠅蟲寄生者,多數都是2周內纔會有症狀。爲避免蟲蟲危機,他提醒民衆,前往中南美州應穿着淺色長袖衣褲。進入叢林區時,建議戴帽子,保護頸部及頭皮,且不擦香水或使用體香膏,避免吸引蚊蟲。若衣褲無法完整包覆皮膚,應使用防蚊液。回國後,如發現身上有不明類似蚊蟲叮咬傷口,遲遲未癒合,應儘早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