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通水十週年|首都與十堰的“雙向奔赴”
十堰廣電訊(全媒體記者 徐靜)一泓碧波三千里,連接京堰兩地情。2014年12月12日,世紀宏偉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核心水源區十堰與首都北京因水結緣、因水結親、攜手共進,兩地緊扣“保水質、強民生、促轉型”工作主線,以協作項目爲抓手,深入推進各領域協作及交流。十年來,京堰兩地合作力度越來越大,10個縣(市、區)、133個鄉鎮結爲“親戚”,爲十堰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在東部新區綜合污水處理廠智慧管理平臺上,山鼎科技工作人員只需要輕點鼠標,就能遠程對茅塔河小流域水質進行監管。
湖北山鼎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萌介紹,污水處理廠智慧管理平臺展示的是茅箭區茅塔河小流域和周邊區域的水質,大氣質量、生物環境質量、土壤環境質量,目前還能展示茅箭區內重點企業和非重點企業進行相應的監管。
而在2019年以前,山鼎科技對各個點位水質情況的監測,採用的是傳統遠程桌面和監控系統相結合的方式,不僅流程管控繁瑣,數據安全也難以保證。李萌說,在之前不能對站點真正的運行數據和運行狀況進行收集,只能看到現場是如何運行的,具體現場的水質無法進行遠程把控,該問題給他們的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困擾。
如何實現智慧運營,這是擺在公司面前的首要難題。直到2019年“北京院士專家十堰行”活動,北京神州瑞霖環境技術研究院趙東波教授,對企業智慧運營平臺建設進行了指導,公司開發出了山鼎智慧運營平臺,該平臺是一個綜合運營管理和運營監控平臺。
有了先進技術的加持,山鼎先後攻克了環保領域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國家環保數據無線傳輸等難題,基本實現了小型污水處理站的無人化運營和中型站點的移動智慧運營。
李萌表示,希望山鼎智慧運營平臺,在將來能夠更加智慧化、智能化,追趕國內先進技術的腳步。
連通南水北調起點和終點的,不只有一條1000多公里的水渠,還有許許多多有形和無形的協作項目。湖北凸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強度板模具衝壓成型技術,就是院士專家行的碩果之一。
湖北凸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中心主任張榮建介紹,公司之前的產品經常出現開裂、起皺等技術難題,需要十幾輪才能整改合格,有了高強度板模具衝壓成型技術後,只需兩到三輪就能整改合格,生產週期縮短了30%,製造週期縮短了近一半,大大降低了製造成本。
在2015年前,公司受“高強度鋼板衝壓回彈”技術制約,年產值僅800萬元。轉機源自2015年“北京院士專家十堰行”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志華和顧國彪來到了企業的生產車間。
湖北凸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管中心主任杜芳琴說,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志華和顧國彪不僅給公司搭建了與院士專家交流平臺,企業還成立了院士工作站,院士及團隊從技術、市場 、人才培養及企業發展方向等方面都給了指導性建議,規避了企業發展中的風險、讓企業少走了彎路。
在此之後,公司分別與鍾志華及顧國彪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不僅接連攻克多項技術難題,全面實現向新能源、輕量化轉型,發展規模也實現幾何式增長。
杜芳琴表示,目前企業實現了從傳統的模具製造向模具設計與開發製造轉變,實現了乘用車和商用車市場的全覆蓋,達到了產值和銷售“雙過億”的規模。
近年來,京堰兩地深度開展對口協作“揭榜掛帥”科技創新合作。十堰企業提出技術需求,北京院士專家團隊進行“揭榜”,精準對接,“對症下藥”。
市科技局副局長高清平介紹,先後有院士98人次、專家279人次到十堰開展技術指導,聚焦前沿技術和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此外,在十堰的田間地頭也有院士專家的足跡和成果。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在丹江口市興源生橄欖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王兆山副研究員先後十餘次深入公司對油橄欖種植和苗木擴繁進行指導,解決企業技術瓶頸。
丹江口市興源生橄欖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成華說,油橄欖今年高枝改優後,從以前的不結果,到今年已經帶來了20餘萬元的收益。
清水北上,潤澤首都北京;“北智南下”,賦能十堰發展。十年來,京堰攜手舉辦8批次“北京院士專家十堰行”、3批次院士專家休假活動,18家院士專家在十堰成立工作站,13名院士被聘爲“十堰市科學顧問”,90名專家被聘爲“十堰市特聘專家”,達成合作協議223個,兩地14所高校、181所中小學校、46家醫療衛生單位“手拉手”共發展。
市委人才辦主任張璟璇表示,十堰在引進高端人才方面有着迫切的需求,十年來,北京充分發揮高校和科技資源優勢,發動院士專家爲十堰400多家企事業單位解決了近800個技術難題,同時培育了6000多人的“高精尖”人才,有效助力了十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來源:北京號
作者:魅力十堰
流程編輯: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