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龍超”,下一個“村超”?
新華社廣州6月12日電 題:南海“龍超”,下一個“村超”?新華社記者王浩明今年端午假期,廣東佛山南海的龍舟賽又火了,被稱爲“水上F1”的疊滘龍舟引得萬人空巷,連續霸榜短視頻平臺,而女子龍舟賽、半山龍舟賽和龍舟馬拉松也火熱“出圈”。據統計,端午節期間南海龍舟相關賽事在全網吸引了超35億人次觀看。 今年,“中國龍舟運動之鄉”佛山南海打造了“龍超”系列賽事,覆蓋全區7個鎮街,從年頭持續到年尾的55場龍舟比賽,在端午節達到了高潮——圍繞着充滿速度與激情的賽事,是遊客的獨特體驗,是爆滿的酒店和飯店,是村口早早售罄的檸檬茶小攤……這一切似曾相識,“龍超”憑什麼能火?它又能否成爲下一個“村超”?
定位
南海龍舟賽的“火中之火”莫過於疊滘龍船,蜿蜒的河涌兩側被擠得密不透風,人羣頭頂上一片密密麻麻的手機,人均胳膊都要伸長五釐米。 在寬度僅有3至6米的S形水道,一條長25米的龍舟滿載40餘人,“絲滑”地漂移過彎。雖然滿頭大汗,被人羣擠得喘不過氣,但觀者無不大呼過癮。 “寧可煲爛,不可扒慢”——就算撞爛,也不減速,這是疊滘龍舟的口號。雖然是一項羣衆體育賽事,其技巧性之強,競爭之激烈,卻屬獨一份。疊滘龍船的賽事定位,就是速度與激情。 中國龍舟協會主席範廣升在現場觀賽後感慨道:“疊滘這個水道窄彎多,而疊滘人發明這個用漂移的方式來划龍舟,就體現了疊滘人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這也是龍舟同舟共濟、奮勇爭先、頑強拼搏精神的體現。” 事實上,疊滘龍舟在去年就已經爆火,在熱點切換頻繁的當下,今年能維持熱度甚至更進一步難度不小。對組織者來說,必須提升賽事的關鍵變量,才能對抗遞減的邊際效應。 對於疊滘龍舟這樣擁有很長曆史的賽事來說,多年以來各條賽道和各支隊伍的最佳成績水平趨於穩定,提高賽事成績可謂難上加難。而在今年,多個賽道、多支隊伍的歷史最好成績被打破,有隊伍的成績提升更是超過了5秒。經歷了去年的火爆,參賽隊伍今年在訓練和比賽中投入更多,因此比賽的激烈程度也更上一層樓。 數據會說話:今年疊滘龍船漂移賽聖堂賽區,冠軍村頭四坊龍船隊的成績是3分01秒29,亞軍澳邊聖塘墟龍船隊爲3分01秒40,季軍東勝三餘堂龍船隊爲3分01秒80,第一名和第三名差距僅僅半秒——“水上F1”名不虛傳。
品味
今年火了,明年怎麼辦?端午火了,之後怎麼辦?節日火了,平時怎麼辦? 南海區打造的“龍超”系列賽事正是爲了解答這些問題。“龍超”賽事覆蓋全區7個鎮街,從年頭持續到年尾共計55場龍舟比賽,僅僅在端午節前後舉辦的賽事就五花八門:在西樵鎮,有着500年曆史的“半山扒龍船”在西樵山火山口的天湖進行,吸引超3.5萬人現場觀賽;在獅山鎮,女子龍舟賽如火如荼,“大獅姐”乘風破浪;在丹竈鎮,160艘單人龍舟上演13.14公里的“水上馬拉松”…… 多元與統一,在南海“龍超”系列賽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而每個人看到的每一個側面,都代表着南海龍舟這個整體形象。 以“龍超”賽事爲龍頭的南海龍舟是一個大的公共IP,起源於各個鎮村乃至社區,具有多面性,既集龍舟之大成,又有諸如疊滘的漂移龍舟、西樵的半山扒龍船、龍舟馬拉松等風格各異的子IP。 相比往年,除了賽事之外,“龍超”更增加了體驗性內容,遊客可以在真正的比賽龍舟上親身體驗,“龍船飯”和各類龍舟周邊產品也頗受歡迎。 發源於文化認同、磨礪於體育精神、傳承於鄉情鄉愁的龍舟運動,決定了羣衆的品味——在家門口的、充滿鄰里鄉情的和豐富多彩的賽事。 今年的端午節恰逢首個“文明對話國際日”。民族的纔是世界的,今年的“龍超”讓不少外國遊客大呼過癮,他們通過體育的通用語言,感知了中華文化的魅力。
身位
數據顯示,今年端午假期(6月7日-6月10日),南海區累計接待遊客62.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約3.95億元,其中過夜遊客7.19萬人次,同比增長超過30%;南海區A級景區累計接待遊客12.43萬人次,同比增長24%。 龍舟帶來的“大流量”,正在轉化爲經濟發展的新能量。當地政府做對了什麼? 今年2月,南海區政府印發了“疊滘龍船漂移”地標品牌建設方案,提出進一步做實“南海龍堂”城市公共文化IP,建設“疊滘龍船漂移”地標品牌。 而“龍超”,則是當地政府着力打造的文體旅融合賽事IP,區、鎮、村、社區四級聯動,3月到12月常態化舉辦龍舟月賽、季度賽、年終總決賽,把這項源於端午民俗的龍舟賽事拉長到全年。 佛山市南海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龍超”以“龍舟+非遺+體育+文旅+消費”豐富文旅深入融合的新場景,賦能城市假期經濟,努力爲廣大市民遊客留下活力、新潮、時尚多元的城市印象。 南海區還發起了“請到佛山飆龍船”全網短視頻共創活動,截至發稿,累計播放量超12億次。在同南海區政府工作人員的交流中,記者有一點感觸頗深——對南海龍舟的文化,他們都如數家珍,每個人都是南海龍舟的宣傳大使。 在南海龍舟的案例中,除了看到政府做對了什麼,也許更值得深思的是政府沒有做什麼。比如,曾有人建議當地政府爲疊滘龍舟引入一些專業運動員,讓比賽更爲刺激,在這個問題上,當地政府保持了清醒。 事實上,政府的“身位”十分重要,在龍舟賽事中,堅持“羣衆主創”是一條不可突破的“越位線”,因爲這正是龍舟文化的根基所在,也是它如此富有魅力和生命力的源泉。 因此,不插手賽事本身,用心呵護好龍舟運動的文化內核,下大力氣開發公共IP,提供公共服務……抓好這些關鍵變量,才能夠聚集起人氣流量,並有效轉化成爲經濟發展的新能量。 從這個角度來說,“龍超”的成功和“村超”可謂異曲同工。而對於有着豐富文化和精神內核的龍舟運動來說,其發展的“天花板”還遠未到達。今年火爆的“龍超”也足以給很多地方以啓示——無需打造下一個“村超”,依託自己獨特的文化稟賦,找準定位、品味和身位,每個地方都能打造屬於自己的“超級主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