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槽」登日本熱搜 官方推演強震死亡人數逾311大地震14倍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在東日本多地引發大範圍嚴重災情,超過1.5萬人直接因地震、海嘯喪命。(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日本九州東南部宮崎縣外海週四(8日)發生規模7.1強震,最大震度宮崎縣6弱,海嘯預計1公尺高。日本氣象廳晚間發佈「南海海槽地震臨時訊息(巨大地震注意)」臨時訊息,提醒「巨大地震注意」一詞獲得廣泛關注,「南海海槽」(南海トラフ)也成了日本網友熱門搜尋關鍵字。
日本氣象廳官網說明,「南海海槽」(Nankai Trough)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聚合處的邊緣,從日本本州靜岡縣的駿河灣、遠州灘開始,一路延伸到紀伊半島南部、和歌山縣南部與三重縣南部交界的熊野灘、紀伊半島南部海域、四國高知縣土佐灣的海域,大致上與本州南部海岸線平行並延伸到九州外海。南海海槽屬於大地震頻繁的隱沒帶之一,水深約4000公尺。
日本政府中央防災會議2019年5月底的試算結果顯示,南海海槽若發生大地震,罹難人數估計高達23.1萬人。與日本戰後傷亡最嚴重的2011年3月11日規模9.0的「東日本大地震」相較,這個數字非常驚人。311大地震因地震、海嘯直接致死人數約1萬5900人,至今仍超過2000人下落不明。
氣象廳資料顯示,歷年南海海槽大地震週期約100年至150年。《朝日新聞》指出,上一次這個海槽帶發生的2次相隔兩年的大地震,分別是1944年「昭和東南海地震」(規模8.4)、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規模8.2),距離現今已超過70年,大地震發生的緊迫程度漸增。
日媒《現代商業》報導,日本預測30年內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機率介於7成到8成,倘若成真,很可能導致整個西日本陷入大規模災情。
南海海槽昔日地震有一個特色,整個震央區東西兩側曾多次出現「地震時間差」的情況,例如1854年南海海槽東側發生地震,震央另一側過了32小時才發生地震;1944年地震發生兩年後,另一側2年後才發生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