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30年最大幹旱 專家拋「漲水價」:得有人敢做

在氣候變遷影響下,降雨型態愈來愈極端,尤其南部地區主要依賴颱風降雨,目前臺灣已經1272天無颱風登陸。(本報系資料照)

受極端氣候影響,全球降雨型態愈趨極端,臺灣南部地區主要依賴颱風降雨,根據中央氣象局紀錄,臺灣已1272天無颱風登陸,且南部地區距離前一場大於200毫米的大雨也已經558天。專家表示,水資源的使用急須轉型,其中開源和節流起到關鍵作用,例如透過水費調漲以量制價,但必須「有人敢做」。

經濟部日前表示,由於南部降雨持續不佳,水情相對嚴峻,中央氣象局預報未來1季降雨偏少機率高,爲因應未來春雨不至及梅雨晚到的可能性,經濟部自3月1日起嘉義地區調整爲減壓供水黃燈及臺南地區調整爲減量供水橙燈,逐步加大節水力道,並推動2023年穩定南部供水抗旱計劃增加每日13.6萬噸水源,進一步強化南部供水韌性,穩定南部地區民生產業用水。

臺灣永續環境工程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表示,經濟部根據不同的水情狀況會有不同作爲,減壓供水降低供水量是影響民生和工業用水最小的其中一種做法,但目前看來,中南部未來降雨情況仍不太理想,降雨偏多信號還不明朗。

賈新興分析,現階段必須拉長整個水資源的供應,應該要能撐到梅雨季來到,畢竟今年春季水情條件不好,但若梅雨季也不活躍,那就要等颱風季了。雖然臺灣降雨量算多,但是山高水急的特殊地理特性,如何想辦法把水留下來儼然成爲臺灣的水資源宿命。

賈新興說,在氣候型態的改變下,目前漏水率已有改善,不過水費調漲纔是關鍵問題,先前沒人敢動水價,現在通膨物價上漲下更是沒人不願去做,但以價制量下,開源節流、水資源轉型的做法自然就會出現,否則老問題不處理只會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