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決勝之地後,特朗普“提前歸來”
北京時間11月6日下午3時許,據多家美國媒體最新公佈的測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拿下關鍵“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提前鎖定總統選舉勝局。隨後,特朗普宣佈勝選。
賓州是本次美國總統選舉中選舉人票數最多的“搖擺州”,有19張選舉人票。這是特朗普繼佐治亞洲和北卡羅來納州拿下的第三個搖擺州,據測算,其獲得的選舉人票增加至267票,距離勝選僅差3票。在亞利桑那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和內華達州四個搖擺州,特朗普也以不同幅度領先。
美國總統選舉採取選舉人團制度,50個州按人口比例分配選舉人票,獲得538張選舉人票中的至少270張即爲獲勝。
特朗普即將取得的勝利具有歷史意義:他將成爲第二位在競選連任失敗、四年後重返白宮的前總統。此外,他在面臨各種法律糾紛的情況下贏得勝利,對於一個主要政黨的總統競選人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
目前的懸念是,特朗普能否贏得普選,以及是否會在共和黨完全控制國會的情況下重返白宮。截至11月6日下午4時許,特朗普在普選中領先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超過520萬票,如果保持領先,他將成爲自2004年小布什以來,第一位贏得普選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此外,據美國媒體預測,參議院將由共和黨主導,而衆議院結果還懸而未決。
當地時間11月4日,特朗普在賓州出席競選集會
賓州之變
2024年美國大選投票日前的最後24小時,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都來到“兵家必爭之地”賓州,隔空打擂。
賓州地處美國大西洋沿岸的東北部,其西北與五大湖區相接。因地處美國“建國十三州”的中心位置,且在美國爭取獨立的歷史中發揮關鍵作用,賓州也被稱爲“拱心石州”。
特朗普在雷丁和匹茲堡舉行了兩場集會。他對選民喊話:“你們建立了這個國家,也將拯救這個國家。”哈里斯則接連拜會斯克蘭頓、雷丁和匹茲堡,最後在該州最大城市費城爲競選活動收官。名嘴奧普拉、流行音樂巨星Lady Gaga等一衆名流前來爲她助陣。
兩大競選陣營都將最後衝刺的重點放在賓州並非偶然。四年前,正是賓州在選後週六清晨的“翻藍”,讓拜登跨過當選的270張選舉人票門檻,爲選舉一錘定音。
隨着近幾十年來人口不斷外遷,賓州選舉人票也不斷下降,目前僅是一個世紀前的一半。本次大選賓州選舉人票從上次大選的20票減少爲19票,但仍然領先於其他幾個搖擺州。
根據選舉分析師內特·西爾弗的計算,贏得賓州的候選人贏得白宮的概率超過90%。作爲此次大選的“決勝之地”,哈里斯和特朗普已經向賓州投入了數億美元,訪問該州的次數也超過了其他任何戰場。賓州也因此見證了這次選舉最緊張刺激的片段:7月,特朗普在巴特勒縣遭遇槍擊,死裡逃生;9月初,特朗普與哈里斯在費城舉行了唯一一場公開電視辯論。儘管投入大量資源,但選前民調顯示,兩人在賓州的支持率持平或有一方微弱領先,勝負難分。
之所以存在搖擺州這一概念,要歸因於美國總統選舉採取的獨特方式:選舉人團制度。美國不是根據普選來選舉總統的,選舉結果出來後,各州任命的選舉人會根據其所在轄區的計票結果投給相應的總統候選人。而候選人獲得超過半數選舉人票,也就是270張或以上,即可當選總統。
除了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按比例分配選舉人,其他48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採用“贏者通吃”制度,即把所有選舉人分配給贏得多數選票的候選人。這一制度設計,使得穩固歸屬兩黨的州份重要性減弱,而選情膠着的“搖擺州”成爲決定選舉結果的關鍵。
隨着政治極化,能夠在兩黨之間搖擺的州數量一直穩步下滑。在21世紀初,美國還有十幾個州可列入搖擺州行列,但到2024年,能左右大選結果的州份已經下降至7個。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賓州總體上傾向於民主黨。在1992年至2012年的六次總統選舉中,賓州均投票給民主黨候選人。2016年特朗普的橫空出世,讓共和黨在賓夕法尼亞州取得了突破。那一年,特朗普在賓州領先希拉里約4萬票,在有900多萬合格選民的州份,這一領先優勢相當微弱,只有不到1個百分點。賓州在2020年再次翻藍,當時拜登在賓州領先特朗普約8萬票,差距約1.2個百分點。
民主黨資深政治顧問詹姆斯·卡維爾在20世紀80年代對賓州政治勢力分佈做過言簡意賅的描述:“賓州就是匹茲堡和費城,中間隔了一個阿拉巴馬。”展開來說,就是東部的費城和西部的匹茲堡這兩個大都市長期以來一直是民主黨的穩固票倉,而兩城之間廣袤的農村地區,則是共和黨的領地。
時至今日,媒體和政治評論家在給賓州“畫像”時,仍會引述卡維爾的論斷。然而,經歷幾十年經濟與人口的重大變遷,賓州已發生了深刻的政治重組,實際情況要錯綜複雜得多。
在賓州東部,民主黨的勢力範圍已向費城富裕的近郊擴展,並向北部的利哈伊河谷地區和南部的蘭開斯特縣蔓延。城市周圍的一環和二環郊區過去忠實支持共和黨,由於議程的轉變和對社會問題的重視,開始左轉。2020年,雖然拜登在費城的表現不及四年前的希拉里,但憑藉在蒙哥馬利、特拉華、巴克斯、切斯特四大郊縣取得的巨大優勢,成功將賓州“翻藍”。
賓州東北部傳統工業重鎮雲集,也是拜登故鄉斯克蘭頓的所在地。那裡長期與天主教和民主黨聯繫在一起,自2016年受特朗普的經濟和移民政策吸引,開始出現了明顯向共和黨靠攏的跡象。如今,在盧澤恩縣等地,登記在冊的共和黨人數量已超過民主黨人。
深入賓州中部,那裡依然是共和黨在該州優勢最突出的區塊,除了大學聚集的阿勒格尼縣和中心縣兩座藍色的孤島,其餘是一片紅海。
賓州西南部以製造業和採礦業爲發展支柱,曾經是民主黨在賓州最大的票倉,隨着民主黨的綠色轉型,21世紀這裡已經徹底染成紅色。
“賓州的政治,已成爲東南部、城市地區、大學城和郊區專業人士,與州內其他地區之間的較量。”賓州伊麗莎白學院政治學教授弗萊徹·麥克萊倫分析說。
這些政治交鋒和動態變化,使得賓夕法尼亞州在最近幾次總統選舉中幾乎處於不相上下的膠着狀態。
對於哈里斯來說,她制勝的關鍵在於能否在費城和匹茲堡取得絕對優勢,並在郊區贏得足夠多的選票,以抵消特朗普在該州其他地區的優勢。這一戰略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爭取溫和派選民和一些共和黨人的支持。
特朗普的策略,則是儘可能擠出他在保守地區所能獲得的所有支持,包括登記和動員那些可能沒有參加過以往選舉的人。雖然郊區受過大學教育的選民可能很難被說服,但特朗普團隊認爲,他們可以蠶食藍領工會選民和黑人青年傳統上對民主黨的支持。
爲了爭奪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張選票,雙方都投入了大量資源進行廣告宣傳及地面組織工作。
賓州穆倫堡學院政治學教授克里斯·博裡克表示,當地競選廣告的規模陣仗超乎尋常,打開電視,每個節目都能看到兩位候選人的廣告。特朗普的媒體宣傳重點是通貨膨脹和邊境安全。哈里斯的競選團隊則在墮胎問題上採取攻勢,並承諾降低物價,以削弱特朗普在經濟方面的優勢。
多數民調指出,賓州選民最關心的是經濟和通脹的問題。據愛默生學院9月發佈的一項民調,在賓州,52%的選民認爲經濟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在所有搖擺州中所佔比例最高,其次是墮胎問題,而只有8%的選民認爲移民問題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與美國大部分地區一樣,在過去兩屆政府執政期間,賓州的經濟也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變化。家庭收入在特朗普執政的前三年大幅上升;在特朗普任期的最後一年和拜登執政的第一年停滯不前;2022年,又隨着通脹飆升而大幅下降;進入2023年後,隨着通脹消退和勞動力市場收緊,而有所恢復。儘管目前通貨膨脹率已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但賓州和美國其他地區一樣,整體物價水平仍比三年前高出20%以上。
根據AdImpact近期的一份報告,自拜登退出總統競選並於7月底支持哈里斯以來,民主黨在賓州的廣告投入約爲1.59億美元,而共和黨的廣告投入約爲1.21億美元,遠遠超過其他戰場州的支出。9月以來,賓州幾乎每個星期都會迎來兩黨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候選人及其代理人的造訪。
“賓州的競選活動類似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兩軍在漫長的戰線上對峙,花費巨大的代價,只爲奮力爭取推進幾公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威廉·加爾斯頓形容說。
當地時間11月5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設在朗克斯消防局的投票站
風向標
位於利哈伊河谷地區的北安普頓縣,有選舉“風向標”之稱。這裡自1992年以來長期是民主黨堅定支持者,但在2016年“翻紅”後又在2020年“翻藍”,與賓州選舉趨勢高度重合。統計數據顯示,1948年以來,歷屆總統當選者均贏得了該縣的選票。
北安普頓縣曾是全美第二大鋼鐵生產公司伯利恆鋼鐵公司的所在地,從19世紀初開始就是美國工業製造的代表,生產的產品從航空母艦到各種家電零件。美國國家工業歷史博物館的歷史學家邁克·皮爾薩指出,在二戰期間的鼎盛時期,伯利恆鋼鐵公司每天生產一艘船,僱傭多達3.5萬人。在20世紀後期,伯利恆鋼鐵公司陷入困境,連年虧損,最後在1998年關閉,造成大量工人失業。
“說起利哈伊河谷地區,外州人腦海裡總會浮現出關閉的鋼鐵廠。”賓州政治評論家查爾斯·邁克爾維指出,這是一個“過時的形象”。
利哈伊河谷地區在過去十年裡實現快速復甦,從一個工業鋼鐵城鎮轉變爲一個更加多元化的經濟體,倉儲、服務和醫療設備製造業繁榮。醫療保健系統是該地區最大的僱主之一,亞馬遜在這裡有3000多名員工。
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人口增長,包括拉丁裔人口的激增。該地區最大的城市阿倫敦在1990年只有12%的拉丁裔人口,如今這一比重已接近55%,主要是波多黎各人和多米尼加人。與此同時,當地良好的環境和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吸引大量在紐約和新澤西通勤的居民涌入此地。
地區經濟和人口的重大變化,推動了北安普頓縣的政治變革。
2016年,特朗普復興製造業、打擊移民的承諾,在北安普頓縣引起共鳴,最後以5000多票的優勢,擊敗希拉里,將該地翻紅。四年後,拜登和特朗普在此地的競爭更加激烈,前者最後以約1200票、不到一個百分點的優勢取得勝利。
“我們縣是非常紫的。”北安普頓縣行政長官拉蒙特·麥克盧爾表示。民主黨選情穩固的州/縣一般稱爲“藍州/縣”,共和黨穩定佔優的則被稱爲“紅州/縣”,而那些兩黨不相上下的,則以紫色標識。“22號州際公路往北可以說是深紅區,沿線則是淺藍色,往南走,特別是在伯利恆市,就變成了深藍色。”麥克盧爾如此描述到。
賓州州立大學哈里斯堡分校政治學教授丹·馬林森指出,利哈伊河谷地區反映了賓州更廣泛的政治動態:城市(伊斯頓和伯利恆)傾向於民主黨,農村傾向於共和黨,郊區搖擺不定。
在賓州西部的伊利湖畔,坐落着該州的另一個“風向標”伊利縣。
20世紀50年代,伊利縣一半以上的就業崗位都在工廠。受美國去工業化浪潮衝擊和《北美自由貿易協議》影響,伊利縣製造業繁榮鼎盛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與2001年相比,如今該縣的工作崗位和居民人數都有所減少。雖然6月份3.9% 的失業率低於全美4.1%的水平,但部分原因是許多人因年齡或殘疾而退出了勞動力市場。這裡的貧困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許多人依賴政府援助,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很少,藥物成癮現象氾濫。
伊利縣選民僅佔賓州選民總數的2%,與該州平均水平相比,這裡白人略多、貧困率略高、受教育程度較低。與北安普頓相似,伊利縣的城市更傾向於民主黨,農村地區偏保守,而郊區在紅藍之間搖擺。“在廣大的郊區,你會發現一條街在房屋前院插滿支持特朗普的牌子,到了另一條街,則全是支持哈里斯的牌子。這在20年前是看不到的。”梅西赫斯特大學政治學教授莫里斯指出。
伊利縣曾兩次投票支持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里根,但除此之外,它一直是民主黨的可靠堡壘,直到2016年才轉投特朗普。當時特朗普以不到2000張選票的優勢擊敗希拉里贏得伊利縣。2020年拜登又以1300票之差擊敗了特朗普。
自1948年以來,贏得伊利縣的總統候選人都拿下了賓州,只有一次例外。當地記者伊桑·基比就這麼形容說:“沒有伊利縣,他們(候選人們)就無法贏得賓夕法尼亞州。如果你想吸引普通的賓夕法尼亞州人,你就必須吸引普通的伊利縣人。”
2016年,希拉里的競選活動忽視了伊利縣和賓夕法尼亞州西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拜登僅在伊利縣開展過一次面對面的拉票活動。自2016年以來,截至今年10月初,特朗普一共5次造訪伊利。9月底,特朗普在伊利會議中心的集會召集了近2000名支持者。
10月14日,哈里斯在當地最大的體育場館伊利保險競技場舉行集會。6500名支持者將球館擠得水泄不通,還有約1000人被擋在門外。每當特朗普的頭像出現在巨型電子屏幕上時,現場的數千名與會者就會高呼“把他關起來”。幾天之後,重量級共和黨人切尼來到伊利爲哈里斯站臺,在特朗普舉辦集會的同一場地,吸引了4000多人。
特朗普支持者揮舞着代表共和黨的紅色旗幟
傑夫·布拉德沃思教授在伊利縣的甘農大學教授美國政治史。他表示,哈里斯和切尼的活動表明,伊利縣民主黨人熱情高漲。但人羣規模只能說明一部分問題,最終決定誰能獲勝的,還是挨家挨戶的拜訪和拉票。“選民希望有人來敲門。在伊利縣,民主黨起步更早,他們的地面宣傳工作比共和黨做得更好。不過,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共和黨一直在奮起直追。”梅西赫斯特大學政治學教授喬·莫里斯指出。
生活在搖擺縣,布拉德沃思教授深刻感受到的是社會的分裂。近日他在伊利縣的一家養老公寓發現,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支持者,甚至不會在同一個吸菸室吸菸。“這裡是美國最搖擺州里的搖擺縣,就連老奶奶們也因政治而兩極分化。”
“一代人以前,黨派所屬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微乎其微。如今,在全國層面,只有半數的共和黨人和三分之一的民主黨人表示自己有來自異黨的朋友。”布拉德沃思表示。
美聯社在美東時間11月6日凌晨2:24時宣佈特朗普贏得“賓州之戰”時,他在該州領先約17.5萬票。與四年前相比,特朗普在賓州各地的表現都更好。在南安普頓縣和伊利縣,特朗普均處於領先地位,將兩個“風向標”縣再次“翻紅”。在人口衆多的費城近郊切斯特縣和特拉華縣,特朗普的得票率比四年前高出幾個百分點。即使在民主黨大本營費城,特朗普的表現也比四年前好了3個百分點。
贏得這場關鍵的搖擺州戰役後,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宣佈自己贏得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現在是把過去四年的分裂拋在腦後的時候了,是時候團結起來了。”特朗普表示。“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我們必須把國家放在首位。我們需要修復它。”
記者:陳佳琳
編輯:徐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