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ye在中國,被圍剿的後進生
獨立上市之後的第一個完整年度,外界對於Mobileye的關切很多,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有關中國。比如Mobileye在中國的競爭優勢。
在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電話會議上,Mobileye對此進行了非常多的闡述,在Mobileye首席執行官Amnon Shashua看來,公司至少在幾個方面具備優勢:
比主機廠自研方案更低廉的成本、國內車企出口歐美市場的合規優勢、主機廠的急切需求……
不過Amnon也坦言,中國市場是迄今爲止最有趣、最具活力的市場,公司的腳步慢於國內市場增長的腳步。相比之下,這句話似乎更能說明Mobileye在國內市場面對的現實:
高階的Supervision方案客戶寥寥,Mobileye在英偉達的圍剿下幾無還手之力;基礎的ADAS面對以地平線爲首的中國玩家對抗,增速緩慢。
總之,財報透出的信息是,2023年Mobileye活得不錯,但老問題依然存在且越發嚴重,未來幾年能否活得依然不錯,全繫於此。
01
Mobileye談中國市場
從財報透露出來的信息來看,Mobileye 2023年在中國的落地進展及2024年的預期,都呈現出一個正向的姿態,尤其是Supervison的出貨量。
數據顯示,2023年Supervision的出貨量超過10萬套,較上一年的9萬套左右略有增長。基本有賴於極氪的增長。
實際落地進展上,Mobileye基於Supervision爲極氪開發的ZNP高速領航輔助功能,經歷兩年的打磨也終於在2023年OTA上車,可運行的城市由最開始的2個城市增長到2023年末的22個城市。
預期到2024年,這個數字將進一步上升到17.5-19.5萬套。這個預期的數字很大程度上是基於規劃的新車型,在 2023年,Mobileye獲得了保時捷、一汽集團、馬恆達(一家印度汽車品牌)和一家全球大型西方OEM車型訂單。
Mobileye透露,包括極氪在內,目前Supervision的量產車型有4款,未來投產的車型總數將達到30款。當然,這30款車型只是計劃中。
現在比較確認的是在2026年之前,Supervision將會在9-11款車型上進行搭載,其中吉利集團有5款,分別是極氪2款,Smart1款,極星1款以及沃爾沃1款;一汽集團也將有4-6款車型搭載。
除此之外,在基礎的ADAS方案上,Mobileye也是國內幾家車企的主要供應商,比如奇瑞,採購佔比高達90%,比亞迪也有30%的ADAS產品採購自Mobileye。
除了事實進展本身,還有一個問題是外界關注的重點:在中國這個智能駕駛快速發展且競爭愈演愈烈的市場中,Mobileye有哪些競爭優勢?
Amnon認爲,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首先,在低端ADAS產品上,友商(主要是國內)可以提供低廉但性能有差距的產品,達不到西方監管機構的要求,但想要達到監管要求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競爭力降低;
其次,在高端產品方面,主機廠自研是一種方式,但成本更高,Mobileye在這方面具備優勢。同時中國車企希望將產品出口海外,Mobileye作爲國外供應商,在監管角度也比較方便。
另外,Amnon認爲,Mobileye的REM地圖方案,也能讓高階智能駕駛向城區擴展更有優勢。
總之Mobileye在國內市場,似乎看起來未來無限光明,不過在最後,Amnon也留下了一句“中國市場是迄今爲止最有趣、最具活力的市場,我們在中國市場做的很好,市場份額會增長,但中國市場整體的增長速度比Mobileye更快”。
“ I hope we’ll catch up soon(我希望我們能儘快趕上)”,Amnon說。
Mobileye所說的進展和優勢或許沒錯,只是最後這句話,雖是輕描淡寫,卻是Mobileye“一步慢步步慢”的真實寫照。
02
Mobileye,起勢艱難
關於Mobileye,近幾年的發展概況已經被人聊過很多,總結起來,就是一個曾經的ADAS霸主,在智能駕駛起勢之初錯失先發優勢,不斷流失客戶,在新玩家的圍攻下艱難突圍的故事。
從最早的特斯拉到後來的寶馬、蔚來、理想,Mobileye的流失客戶名單上不斷增加新名字。到現在看,不管是高階的Supervision還是基礎的ADAS,Mobileye的頹勢並未真正遏制。
Supervision方面,我們看未來2年內確定搭載的車型,僅侷限在吉利與一汽兩家車企中(尤其是吉利,算是核心客戶),從2021年Supervision發佈到現在,這套方案真正量產的車企,僅有這兩家。
就吉利來說,雙方的合作始於極氪,算是合作已久的夥伴,但實際看雙方的關係卻比較微妙。2021年,Mobileye當時的母公司領投了極氪的Pre-A輪融資,披露融資金額5億美元,算是大手筆。Amnon也曾以個人投資者的身份參與了極氪的後續融資。
基於此,極氪與Mobileye在智駕上開始綁定,極氪前兩款車型001和009,均搭載Mobileye的方案。
從這個角度看,二者之間的合作,更像是基於利益共同體的緊密合作而非簡單的甲方乙方,或者是OEM與供應商的關係。
但從後面的故事看,Mobileye正在淪爲“備胎”,在最新的車型極氪007中,基於英偉達Orin芯片自研的方案上車。且從Mobileye透露出來的信息看,除了已經合作的009和001,Supervision系統不會再出現在極氪的新車上了,至少在未來兩年不會。
至於其他隸屬吉利體系的車型合作,最早要追溯到2022年,此後吉利是否會增加Mobileye方案車型,真的很難說。
基礎的ADAS業務,應該說是Mobileye的基本盤,同時也是其維持行業統治地位的資本,公開信息顯示,在2019年前後,Mobileye的ADAS業務最高曾佔到全球市場的90%。
不過到其上市前夕,這個數據下降到70%左右。
如今再看,這個基本盤在歐美市場還算穩固,西方前十大車企中,佔到其中8家車企90%份額。在國內市場,正如同上文所說,Mobileye有所增長,但國內市場增速更快。
顯然,在基礎ADAS領域,國內近年來涌出的廠家如地平線,以及衆多ADAS廠商基於其他芯片如TDA的方案,正在逐步蠶食Mobileye的領地。
03
Mobileye,還是太慢了
Mobileye爲什麼會在這一輪的智駕競爭中落後於人?這個課題被人分析過很多,歸結起來無外乎2點:
其一是黑盒交付讓車企的自主性太低,無法滿足車企自主迭代的要求;其二是芯片規格趕不上友商,尤其是AI算力,到EyeQ 5也不過24TOPS,同期英偉達的主推產品OrinX已經超過200TOPS。
針對上述兩點,Mobileye自然也在反思和追趕。
自EyeQ 5發佈後,Mobileye就逐步開放生態,給車企更多自主可控的空間。
在2022年CES展會上,Mobileye不僅拿出34TOPS的EyeQ 6H和176TOPS算力的EyeQ Ultra芯片,還發布了EyeQ Kit,可以爲客戶提供更加開放的開發生態和開發工具,支持第三方應用軟件的嵌入。同時,沒有軟件開發實力的客戶,也可以選擇基於上述兩款芯片的完整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突出一個“算力上追趕,生態上開放”。
只不過EyeQ 6H與EyeQ Ultra分別在今年和明年才能量產,相比市面上的其他產品,這兩款芯片的命運大概逃不過量產即落後的結局。
另外在生態開放上,Mobileye開放的程度我們不好說,但有一個例子是,極氪的研發團隊經常在中國與以色列Mobileye總部往返。機票錢挺貴的,但凡研發過程中的問題能在本土解決也不會如此。
總之,即便是看到了問題,Mobileye還是太慢了。一步慢步步慢的Mobileye,在中國市場上只會越來越難。
一方面,高端產品方面,英偉達憑藉硬件和開放生態的優勢,正在成爲國內車企的共同選擇,基於英偉達底層軟硬件的開發模式逐漸固定;另一方面,以地平線爲代表的本土玩家也在攻城略地,擠佔Mobileye的生存空間。除此之外,還有華爲這樣的強勢廠商,以新的姿態跑馬圈地。
留給Mobileye的蛋糕,又能留下多少?
04
2023年Mobileye經營概況
最後,我們也簡單梳理一下Mobileye2023年及第四季度經營的基本概況。
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Mobileye營收達到20.79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11%。增長的幅度與出貨量幾乎持平,包括EyeQ SoC和SuperVision系統共出貨約3740萬套,較上年增長11%。其中Supervision出貨量超過10萬套,較上一年有所提升。
銷售成本爲10.32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90%;毛利方面,Mobileye2023年,毛利潤爲10.47億美元,較2022年增長13.6%。
研發費用,2023年Mobileye研發支出8.89億美元,較上年增加12.7%,佔到營收比例的42%,基本延續此前的狀態。
同時,2023年Mobileye的虧損幅度進一步縮小,淨虧損0.27億美元,上一年這個數字爲0.82億美元。
去年第四季度,Mobileye營收規模爲6.37億美元,同比增長13%。出貨量1160萬套,增長幅度與營收基本同步。銷售成本2.93億美元,同比增長10.6%;毛利潤3.4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4.7%。
研發支出2.2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24億美元基本持平。
淨利潤方面,去年第四季度Mobileye略有進賬,淨利潤0.63億美元,較上一年的0.3億美元增長超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