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女大學生內幕交易曝光!一次2萬,多人受牽連
01
對於大學生來說,最恐懼的是什麼事?
不是期末考試前的通宵複習,也不是掛科後的重修補考,而是畢業即失業的魔咒。
雖然並不絕對,但每每聞之,不免讓人膽寒。
這不是“要大城牀還是小城房”的猶豫不決,而是畢業生人數與工作崗位的選擇並不匹配的現實壓力。
在這個蔓延着不確定性與焦慮感的當下,“穩定”似乎逐漸成爲唯一“正確”的選擇。
但問題來了:
如何能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如何能讓大廠的hr在一衆簡歷中選中自己?
職場不是考場,選人標準和工作細則沒有確切的答案,成績和分數不能代表你的能力,想要讓公司留住你,就要用實力證明自己比別人更優秀。
但“證明”的過程,卻藏着很多貓膩。
今年7月底,女大學生小可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自稱中介老師,可以幫學生找實習公司,這是無數實習生夢寐以求的消息,但唯一的缺點是費用有點貴。
2萬元的推薦費,換一個月薪2200的工作,任誰都覺得很不划算。
圖片來源:網絡
但聽起來離譜的價格,實則隱藏着一條“實習內推”的產業鏈。
很多中介機構趁着畢業季和暑假找實習崗位的空檔,瞅準了學生們從校園走上職場的過渡間隙,將聯繫工作,做成了一門暴利的生意。
他們開出的實習崗位,報價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每成功推薦一人,機構就能從中抽取數千元的佣金。
從經濟水平來說,大學生們並不具備一下子拿出兩三萬元錢的實力,但在當下日益內卷的環境裡,求職的困境已經蔓延到校園。
爲了能讓自己的簡歷多添幾分靚麗,也爲了能儘早的適應社會環境,很多學生還是選擇解囊。
而這份經濟壓力,毫無疑問,將壓在父母身上。
或許直到此時學生們才頓悟:
寒窗苦讀只是一個開始,當你邁向社會時,那張名爲“求職”的門票需要你支付更加高昂的成本。
02
當小編打開搜索引擎時,和求職網站並列的是一堆和“內推”有關的訊息。
乍一看沒什麼吸引力,但當你打開各種求職經驗貼,被裡面濃郁的焦慮氣息所浸染時,那些被忽略的廣告瞬間變得無比有吸引力。
而爲了能凸顯出這項投資的物有所值,很多機構還給不同的實習公司標準不同價位標準。
學生如果想走人事系統、正常簽訂勞動協議,這種金融類的實地實習價格最高,屬於精英檔,花費要超過4萬元;
圖片來源:網絡
如果不走人事系統的實地實習,大廠的實習崗則需要花至少3萬元;
最便宜的要數線上遠程項目,只需兩萬多就可順利入職。
上述項目週期均爲一個月,花錢後,中介公司可以一個星期內走完所有流程,正式開始實習。
一家留學機構的顧問稱:
“留學機構和部分企業有過多年的合作,彼此已經有了固定的聯繫,如果無需經過企業HR的話,我們可直接與企業項目負責人對接,在三個工作日內,安排完成面試,再最終敲定,因此實習錄用率高達95%。”
也正是有了這層關係網,越來越多的學生都會首先考慮託中介找關係進入大廠實習。
如果有機會轉正的話是最滿意的結果,即便沒機會,也可以在自己的履歷上多添一筆,作爲日後的應聘資本。
而對於中介來說,他們的潛在客戶有2類,第一類就是急於找工作的畢業生,另一部分則是hr。
他們會想方設法的與對方搞好關係,然後力求在簡歷相類似的前提下讓他們在一衆應聘者裡,首先找出自己推薦的學員。
而你的專業性質也被納入考慮範圍。
舉個例子:
如果是“雙非”的金融專業本科學生,想要進入四大諮詢公司,顯然不符合要求,因爲在招聘廣告下,對方明確要求學歷至少是研究生以上。
但當你找到中介機構詢問時,他們則信誓旦旦的保證,自己與企業有合作,即便是不符合條件的學生,也能被內推。
即便日後無法成功留在公司,但在大廠實習的經歷而也足夠讓他們的簡歷上變得更加豐富,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道路規劃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畢竟在步入社會後,公司更看重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工作態度問題,如果學生能早一步在實習階段就面對這些問題,就能比他人更早的把握好契機,獲得更多的機會。
所以對部分人來說,這筆錢花的很值得。
03
對於中介來說,豐富的企業資源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而對於學生來說,他們對實習工作的渴望,便是最好的“誘餌”,而蔓延在互聯網上的就業焦慮,則是最後一道推手。
針對不同專業的就業情況,機構還貼心安排了各種就業規劃師,對職業前景進行分析解讀。
之後,還可以安排崗前培訓的課程,繳納相關費用後,會有人發來網課供學生們學習。
期滿以後,就可以安排入職實習了。
但這一過程中,果真毫無問題麼?
其實早在2022年,相關部門就明確規定,禁止中介機構實施有償代理和實習等活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同時有很多學生髮現,自己參加的“遠程實習”,其實這家公司根本不存在,手裡的實習證明也是假的。
換言之,他們的錢打了水漂。
而對於那些家境普通,老實本分上學的學生來講,這份困境又該如何解決?
他們拿不出幾萬元的中介推薦費,別人可以花錢解決實習崗位,自己只能付出加倍努力,卻依舊敲不開大廠的大門。
原來考試只是人生路上最初的門檻,邁進了大學校園,成績便不是一切。
而對於那些成績本就一般,家裡條件更加捉襟見肘的學生來講,他們尚未踏出校園,就早早見識了社會的殘酷和不公。
每逢畢業季,關於就業的話題就要被掛上熱搜大肆炒作一番,“難上加難”,“愈來愈難”等形容詞似乎不足以形容眼下的就業環境。
女孩小陳曾寫下這樣一段文字,讓小編回想起當年找工作時的奔波歲月:
圖片來源:網絡
這是當代很多年輕人的困境,當我們發現高校學歷和畢業時的崗位要求相距甚遠,當我們猛然從象牙塔扔進現實的漩渦中,那份茫然失措再加上焦慮的渲染,才促成了此類公司的屢禁不絕。
但按部就班、隨大流會毀掉我們的人生,上學並不等於受教育。
比想象力更難的,是按自己的價值觀行動的勇氣。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希望挑燈夜讀時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能收穫滿意的碩果。
-作者-
*作者:涼風,愛自由愛幻想,喜歡閱讀和美食。本文首發雜誌之旅(ID:zazhizj)轉載請通過後臺聯系小編開白。
潮媽手冊
每天爲父母分享親子養育常識,培養優秀孩子,幾十萬中小學生家長都在這裡。
110篇原創內容
人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