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縱論/陸堅持和統 我勿越底線
海峽兩岸分治已過七十五年,過去雖有軍事對峙的局面,但還是在一家之內的鬥爭,現在則趨向兩家身分認同與主權的對立,加上美國主導的霸權體系與中國崛起必然發生衝突的宿命論調,兩岸關係的緊張猶如隱藏在深海的暗流,時刻可能掀起滔天巨浪,兩岸戰爭真的不可避免?
當前國際關係理論盛行的「修習底德陷阱」、「攻勢現實主義」以及「權力移轉論」都論證了歷史上現狀霸權與崛起強權之間,必將走向強權政治的衝突宿命悲劇,加上美國政學界在地緣政治的競爭框架下,與大陸展開全面的對抗,更推動了這些立論的風潮。
其實上述的理論也只是現實主義的分支,主流的古典現實主義主張權力平衡可以維持國家間和平,一九八○年代後盛行的結構現實主義認爲國家追求的目標是安全,而非權力的最大化,也主張平衡的兩極最能維持體系的穩定,這些主張在歷史上都可以獲得驗證。
甚至提出「修習底德陷阱」的作者艾利森也發文強調他的著作並非主張大陸與美國的戰爭不可避免,恰恰相反,他希望人類能夠體會戰爭的極度危險與殘酷,因此要激發人們的想像力和調適力,以避免戰爭的發生。
應當說中國威脅的是美國的霸權,而不是國際體系,在美國霸權主宰的國際政治中,從來沒有一個崛起強權在經濟、科技、軍事與政治的實力與影響力與其如此接近,美國當然要傾全力遏制大陸的超越可能,問題是大陸崛起後一定會挑戰美國的霸權並引發衝突嗎?
中國大陸對國家發展的看法往往從百年甚至幾百年時間維度出發,習近平新時代國家願景旨在通過「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文化內在的「和而不同」的理念,以及國際關係權力平衡的主張,也可以做爲未來中華民族復興後走向的分析依據。
對中國共產黨而言,對臺用武不僅是一個軍事問題,還是一個極其重大的政治議題。美國軍方往往以具備攻臺能力或是攻臺準備,作爲研判用武時機的依據,因此纔出現了針對二○二七年或二○三五年可能發生臺海衝突的種種預測。
但是具備能力並不代表就有意願使用武力,它必須服膺於國家發展的大戰略,首先強調盡一切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其次設下用兵的紅線:法理臺獨、外力介入、長期抗拒談判,以此嚇阻臺灣跨越紅線,也給自己留下回旋空間,避免用兵,阻礙甚至破壞了民族復興的進程。
我們切莫認爲大陸至今尚未對臺用武是大陸「不能也」,只是在虛張聲勢,寧可相信大陸是「不願也」,在大陸領導仍在堅持和平統一的政策下,我們要避免超越大陸的底線,逼迫大陸不惜代價發動戰爭。
但當前民進黨政府大陸政策的錯誤,韓非子早已告誡小國不可「恃交援而簡近鄰,怙強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國」,其後果不堪設想,務須審慎以對。
(作者爲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