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胡波:美軍在印太將長期疲於奔命

胡波:美軍在印太將長期疲於奔命。(示意圖/美聯社資料照片)

大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5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美國國防部近日發佈簡報,從改革美軍的地區兵力結構、歷史性加大對能力的投資、和強化與盟國及夥伴的共同地區安全願景三大方面,就推進落實「印太戰略」表功,然而,事實上卻是,美軍在印太將長期疲於奔命。

胡波表示,自2009年以來,在對所謂「中國海上威脅」過度焦慮和對大國競爭過度癡迷等背景下,美軍太平洋戰區或後來的印太戰區所屬兵力的部署已經瀕臨極限。當前,美軍印太總部部署的海空兵力已經佔美軍全球相關兵力部署的60%以上。

與2009年相比,針對中國大陸的抵近偵察翻了一番,每年僅陸基大型偵察機就出動超過2000個架次,在南海等重點海域的水面力量存在也增長近一倍,大型演習增加了近50%。

而由於美軍裝備製造和採購體系的成本和效率問題,儘管國防預算年年創新高,但美軍主要海空平臺的數量並沒有發生顯著的增長。爲了完成越來越多的任務,裝備和平臺的維護以及人員培訓都大打折扣,航母打擊羣、核潛艇、驅逐艦和戰鬥機等主要海空平臺原有部署週期被打亂,大型事故頻發。

胡波分析,眼下,五角大廈和美軍印太總部在整個印太地區推動聯合海域態勢感知和裝備的可操作性,正是看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和侷限性,才希望盟友及夥伴承擔更大責任發揮更大作用。不過,除日本和澳洲這樣的傳統鐵桿盟友,大多數國家由於能力和國內政治限制,並不能很快對美軍形成大的助力。

因此,即便五角大廈天天奏響衝鋒的號角,其能給予印太戰略的力量增量卻相對有限,美軍在印太也已呈現過度部署和疲勞的態勢。美軍面臨的根本困境是,其相對實力的下降已不足以維繫在西太或印太地區的海上優勢及主導權,而在政策層面不僅不做相應調整,還要採取進攻和擴張態勢,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胡波強調,美國戰略界對此心知肚明,現在唯一能寄予厚望的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和顛覆性技術。美國試圖通過科技創新和顛覆性技術方面的突破,重新拉開與中國軍隊技術代際差距。不過在這種局面未出現之前,五角大廈和印太總部的美軍都會長期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