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AI耳機的芯片廠,爲何說自己不想做通用|智能涌現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石恩澤 深圳報道

視覺和音頻作爲AI的入口,成爲消費電子產業鏈裡的兵家必爭之地。而作爲消費電子裡最爲核心的芯片廠商,自然也隨之聞風而動。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國際集成電路展覽會暨研討會”上與不少國產音頻芯片廠商交流發現,面對AI耳機的風口,他們沒有像國內AI大模型誕生之初那般,一擁而上追求“大”,也就是通用的規模效應。

反而,他們更傾向走專業化、垂直化的路徑,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真功夫,都切實落在產品及場景解決方案上。

而這樣做的考量在於,一方面可以應對國產芯片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趨勢,另一方面則是AI的變化速度太快,過於跟風將在市場上變得毫無競爭優勢。

當然,市場上也有另一派的國產廠商堅定走“白牌”路線,也就是追求規模效應。而這部分廠商近兩年,正在積極的朝海外擴張,尤其是往東南亞市場。有部分廠家也在這條路上吃到了時代的紅利。

但無論如何,以耳機爲代表的可穿戴AI產品戰爭,纔剛剛打響。

品牌與白牌之外的第三條路

8年前的2016年9月,一代AirPods正式發佈。

對於這種沒有線材的“完全無線耳機”,即便是蘋果來做,一經推出還是受到不少批評。然而,在種種非議下,AirPods征服了無線耳機行業,甚至憑一己之力,改變了耳機市場的格局。

2016年至2018年,TWS耳機成爲全球可穿戴設備增長最快的細分品類,其中Futuresource報告指出,2018年之際,AirPods佔據全球TWS耳機市場規模(54億美元)的40%份額。

在蘋果帶來的TWS浪潮下,國內無線音頻芯片裡也誕生了不少巨頭。其中廠家也各有妙法。

作爲TWS耳機芯片第一股,走品牌路線的恆玄科技(688608.SH)近期業績表現最爲矚目。2024年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9億元,同比增長145.47%;扣非淨利潤更是在年中就超過了2023年全年水平。

另一個在“白牌”TWS藍牙耳機市場呼風喚雨的中科藍訊(688332.SH)則是在高性價比上,佔有一席之地。2024上半年,憑藉打通印度等新興市場渠道,帶來了不錯的業務增長量,公司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突破2億元,預計全年淨利增速達20%以上。

除了上述兩個旗幟鮮明的廠家之外,國內其他芯片廠的定位則介於這兩者之間。而安卓市場留存下TWS耳機空白,也讓市場有空間容納品牌與白牌之外的第三條路。

在這第三條路上,國內玩家各憑本事在垂直領域裡有所深耕,例如,有和高通一樣有手機和藍牙耳機配套生態的紫光展銳、在藍牙音頻方面有多年積累的炬芯、在藍牙低耗(BLE)芯片出貨量全球前三的泰凌微等,都是近年來異軍突起的玩家。

不“卷”模型,“卷”場景

不同於AI大模型誕生之初,大家都要做通用大模型。在AI耳機這個面向C端用戶的品類上,走垂直化道路更大部分廠商的受青睞。

在這次展會上,一家中型體量的藍牙芯片廠音頻市場總監表示,目前公司“基本不太考慮做通用耳機市場”,因爲這無法發揮公司原先積累的技術優勢。在AI算法的幫助下,他們未來將深入探索場景化解決方案。例如,此前他們曾響應客戶需求,開發出一款以TWS耳機形態來進行助聽器產品,將目標客羣精準細分到全球7億聽力障礙人士。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細分場景的優勢,在AI算法的革新下,還可疊加翻譯、降噪等功能,以此適應更加多元化場景下的需求。因此,從垂直品類出發打磨,才能把路做寬。

此外,另一個趨勢是,隨着更多國內品牌廠商的加入,各品牌對藍牙芯片的價格更加敏感。這讓白牌市場的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

這意味着,“AI耳機”若是隻做一個概念,將淹沒在無數同質化的產品中。“目前市面上不少打着AI概念的耳機,實際上不過是往芯片裡添加一個語音識別指令,這壓根就不能稱之爲AI耳機”。一位藍牙芯片廠代表說。

AI耳機背後更重要的是平臺生態。上述藍牙芯片廠音頻市場總監認爲,真正的AI耳機是離不開雲端的服務。例如,與翻譯界頂流科大訊飛的兼容度,不同設備之間切換上的流暢度等等。

由此看來,不“卷”模型,“卷”場景,將成爲中型芯片廠商的安身立命之本。雖然AI的出現能夠幫助耳機更好的跨越不同場景,但音質、延時、算力、低耗等方面的平衡,則看各家廠商在場景上的積累,也是未來細分領域裡的機會所在。

IDC在分析報告中指出,隨着AI翻譯等功能的完善,搭載AI大模型的智能耳機有望提高產品的溢價能力,推動藍牙耳機中高端市場的發展。而這或許纔是破解低價同質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