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恭喜發財

家裡有本咪蒙的《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一直沒興趣打開看。

作爲自媒體人,對於咪蒙這個前南方都市報深圳雜誌部首席編輯的成功經歷當然也很好奇。但是後來,我越來越意識到,咪蒙其實是學不來的。咪蒙無論是在文字創作還是短劇這塊,難的永遠都不是技巧,而是發心。也就是你希望通過這個媒介幹什麼。如果你的目的是賺錢,那麼咪蒙的所作所爲,我當然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還是想有點理性的表達,有點自我價值的輸出,這個就不可能了。

一個人的人格很難斬斷成爲幾塊,可能對於咪蒙來說,這個很容易,但是對我來說,這個就是做不到的。最近看了崔健在《圓桌派》上將人身上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三塊,更是產生了很強烈的共鳴。我成爲不了咪蒙,這輩子都不可能。

國慶期間,咪蒙獻上一個短劇《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一如往昔,十分具有“網感”的標題。我看了兩眼,對於裡面過家家式的穿越元素感到十分的不耐煩。我的審美能力不配去看咪蒙的片子。

可能有些人覺得這個就是好,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心態。但是,這個劇在我的價值立場上,跟那些脫離歷史事實的神劇其實沒什麼兩樣。哪怕咪蒙在劇中也用到了崔健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這個音樂,但是依然給我的感覺就是俗不可耐。

咪蒙在朋友圈裡面寫道,這個短劇上線7小時播放破千萬,話題量破億,爆了,想哭。這個想哭的背後,一定有因爲發財而產生的竊喜。

如果婁燁,賈樟柯,或者崔健也說出這樣的話,我發誓,這輩子都不會看他們的作品,因爲我從中看到了一個創作者背後的貪婪和不老實。

當然了,如果你當成一個賺錢的活,這個就無可厚非了。

咪蒙最強的其實並不是什麼創作才華,說她的文筆好,在國內女作家圈子裡,她進不了前100。咪蒙強的地方是一種嗅覺,一種在安全極限尺度之下的玩票。所以“咪蒙”矩陣也就出現了《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這樣極具網感和引誘性的騙術文章。據說作家閻連科看了之後都忍不住流下了一把熱淚。

咪蒙爲什麼要寫寒門狀元之死,自然是因爲當時的環境中,人們普遍關注階層固化這個議題,這種事更容易挑動大家的神經。因此,咪蒙在短劇上的一些抉擇,也體現了她的一些“聰明之處”。

但是這種“聰明”我看的越多,就越感到悲觀及厭惡。咪蒙畢竟是傳統媒體出身的,本身有很強的職業新聞人的訓練,但是在自媒體的環境中,卻自覺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她看似挑起了許多正義的大旗,但是背後卻都是追名逐利的小心思。

從商業的角度上,咪蒙無疑是成功的,但是從一個創作者的角度,她就是不合格的。我在一次直播中,跟觀衆推薦了斯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斯蒂芬金在書裡面把作家分成了幾個檔次,其中第二流的,是才華不足,但是寫作是誠實的,這個依然是在水準之上的。而那些不誠實的純粹爲了商業目的是寫作者,斯蒂芬金將其定位爲第三類的寫作者,就是差的寫作者。

如果說名利,斯蒂芬金每部作品的版稅都可以超過千萬美金,但是他卻沒有放棄一個誠實的寫作者的立場。

成功是有多種多樣的,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重要的卻從來不是抵達羅馬這個地方,而是你在行路的過程中,留下了什麼故事。對我來說,咪蒙始終是個聰明的,有網感的自媒體操盤手,剛好適合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