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議員警告海軍司令:中美決戰臺海,九成戰機在基地被導彈摧毀

近期,美國國會議員發出嚴重警告,如果不處理好中美關係,兩方開戰後,美軍在亞太基地的飛機,九成都將被直接摧毀,甚至都沒時間起飛。

同時特別委員會主席約翰和參議員馬可,也就美國現階段軍事防護做出迴應,稱地面戰機很容易遭到中國打擊,這是基於臺灣問題的判斷,也透露出美方目前危險的前景。

美國國會的警告,新型衛星監控系統的威脅

根據《南華早報》的報道,總共有13位美國國會議員聯名致信,他們指出,九成的美軍戰機在短期內,可能無法應對中國的突襲。

這是針對於美方在亞洲部署軍事基地而言,包括日本、韓國、關島等,信中也提供了幾點依據,其中就有中國的衛星監控系統。

中國政府對於主權問題高度嚴肅,因此,對於西太平洋地區有着高度關注,這使得中方的監控能力至關重要,目前中方也在建立一套新型衛星監控系統,其作用就是覆蓋到臺海地區,以防止美方的侵擾。

這項監控技術也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通過科研機構和軍事部門的配合,分析了西太平洋地區的地形、氣候、通訊狀況等因素,才最終確定了適合的衛星軌道和監控頻率。

其中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更是遠遠超過了傳統的衛星系統,在衛星導航、信號處理、地面監控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將衛星系統運用到導彈打擊上,能夠使得精度更上一層,任何目標距離差不超過10釐米,同時,信中還給出了中國近幾年導彈部署在國際上的報道,尤其是針對太平洋地區美軍基地的瞄準。

目前中國導彈實力已經不同於過去,特別是在擁有了衆多遠程導彈系統,包括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等。

這些導彈系統擁有較高的精確度,能夠有效地摧毀地面上的敵方戰鬥機,從而削弱對手的空中優勢。

而如果美國的戰鬥機被直接摧毀在地面上,其在該地區的空中作戰能力將直接喪失,在臺海戰區的軍事行動也會完全失敗。

亞太軍事基地建設滯後,美國軍事預算分配遭質疑

面對戰機受到中方導彈的牽制,美方能做的就是考慮遠程導彈和轟炸機,這兩種方式還能在空中與中方戰機比拼。

其中的遠程導彈AGM-158,具有很高的射程和精確度,可以在達到目標前,飛行數百甚至數千英里,同時減少了飛行員和機組人員的投入,在不暴露飛行器於敵方防空火力下,實現對目標的打擊。

作爲另一種主要的進攻手段的轟炸機,儘管面臨着導彈防禦系統的威脅,但可以在打擊範圍之外展開行動,而且擁有較長航程和大載荷的能力。

美方的軍事基地也存在一個弱點,那就是堅固的掩體,之所以能被中方鎖定戰機,就是其數量上的不足,因爲在亞太地區,畢竟不屬於主防護中心,投入設施有限,這也造成了基地防禦力弱的原因。

而在主權問題上,中方投入精力是最多的,所以導彈技術更是能用的就用上,現階段解放軍的常規導彈技術,還是世界領先水平。

就拿導彈東風15C來講,配備有慣性制導系統,射程大約在900至1000公里之間,隱蔽性極強,身上的紅外成像制導加強了對目標的精確度。

導彈發射的速度就有6馬赫,確定了目標後,導彈頭部分開始旋轉,同時利用高速的動能,和強大的爆炸力,直接衝擊目標表面,論整體實力美國的GBU-57還稍差些。

過去的十年,美國在基地建設和加固方面,顯然是滯後的,中國已經有超過400個堅固的飛機掩體,而美方只增加了22個。

目前僅有2%的軍事建設預算,被用於印太地區的基地強化工作,這與當前的問題完全不相匹配,而且逐年有所下降,議員們就此事在信中對拜登政府指責了一頓。

美國海上作戰的關鍵,被動式探測與艦隊穿透力

以美國的導彈實力,如果碰上針對艦船的超音速型,那麼是最吃虧的,因爲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美國還落後於我方。

在只針對中國艦隊上,美方還是主要以遠程爲主,其中就包括AGM-181A遠程防區外導彈,其最大特點就是避開敵方小範圍攻擊,射程超過1500公里,對比舊版的AGM-86,具有更高的靈活性。

然而,該導彈設計成本也非常的高,單枚導彈就高達1400萬美元,這是一大缺陷。

政府和軍方領導人不得不重新評估項目的優先級,並尋求解決方案以降低LRSO導彈的成本,或者尋求其他替代方案。

最新的解決方案包括增加生產規模以降低單位成本,採用更加經濟高效的生產工藝,或者重新評估導彈的設計和功能,以確保在成本和性能之間達到平衡。

可是以目前美軍調整機制,還要經過多方同意,在這期間導彈方案滯後性也大大增加,實際上,AGM-183A導彈也有發射失誤的時候,所以在擬定預算上政府高官會更加謹慎。

在反艦導彈上,美方有LRASM-A和LRASM-B兩種,但由於開發技術限制,LRASM-B 導彈在2012年被取消了研發,這個導彈被動式探測技術,是美方在臺海戰局的關鍵。

不僅僅依賴於雷達來探測目標,還能夠利用被動傳感器來探測和定位目標,這意味着 LRASM 導彈可以減少被電子探測設備(ESM)捕獲的風險。

通過減少對電磁發射的依賴,LRASM 導彈在執行任務時更具隱蔽性,從而增強了其對於艦隊航母防禦系統的穿透能力。

搭配B-1B轟炸機,能夠發射超過800公里射程的反艦導彈,轟炸機也擁有長達數千公里的航程,可以從美國本土或者遠離戰區的基地出發,快速抵達遠海作戰區域。

一架B-1B轟炸機可以攜帶24枚左右的LRASM導彈,對一支小型艦隊足以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這種集羣打擊的能力,使得B-1B轟炸機成爲美方海上作戰中的重要火力支援。

未來導彈戰場,中國高爆軍用炸藥CL-20的崛起

雖然美方在LRASM導彈上有自己的優勢,可在數量方面還是不夠,截止到2023年也纔有84枚,而就採購原料速度上看,還是逐年下滑。

最顯著的原因,就是五角大樓、軍方和軍工集團的不配合,涉及到研發和製造,要有足夠的資金。

而從出資方的角度,如果不能看到實質性進展,大概率會把注意轉移,尤其是在軍工集團誇大實力基礎上,更加難以獲得費用支持。

對於中國來說,這些就不成問題,其中原因就含有火藥技術,CL20高爆軍用炸藥,其高能量和強威力,使得導彈在爆炸時能夠釋放更大的破壞力,在資源較大的中國,原料方面是足夠的,所以花費資金不算太高。

它是迄今爲止已知的最強大的非核爆炸物之一,其爆炸威力是TNT的數倍,儘管如此,CL-20的研究和開發仍在進行中,科學家們還在不斷探索其在軍事領域的潛在用途,以期運用到爆炸學、火箭推進等方面。

隨着中國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方面的投資不斷增加,有了充足的資源,那麼就能開展更深入、更廣泛的研究。

現在,中國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吸引了一批優秀人士投身於HEDM領域的研究與開發,這些人才的匯聚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在該領域的發展。

在彈藥研發上,我方的CL-20發射成功,就是最好的成績,就如美國議員所說的,美方在西太平洋地區風險極大,很難像以前再用反導,或者主動防禦來威脅中國。

美軍基地防禦不成熟,導彈技術對比與成本考量

美軍雖然有預警網絡系統,但就伊朗事件來看,他們都很難抵禦導彈和無人機的打擊,值得一提伊朗所使用的還是老舊型巡航導彈。

在發射到以色列的時候,實際還給了美軍充足的時間,同時,無人機也能夠躲過此係統偵查,而且伊朗所用的成本也才一兩千人民幣,美方則高達數億美元。

而且伊朗大部分導彈都有中國身影,可從精度和複雜度上,還比不上我國,如果是面對的事中國,那麼打擊力度會更大,結局也會更難堪。

在中國大陸附近,美軍基地多達上百個,可正是數量太多,所以在防禦機制上還不是很成熟。

就超高音速導彈,也只是考慮要幾個的問題,如果考慮成本關係,中程導彈就可以造成一定威懾。

我軍發射導彈上依據旅級齊射的形式,這樣多數又高精度的襲擊,能更好的打擊美方航母,雖然其採用三三制,但以中方導彈還是能鎖定住,並在火力上進行壓制。

在美國議員們的警示下,美國軍事還想與中方一戰,那麼遲早會吃大虧,在面對中國強大軍事實力面前,美方還是早點收手。

雙方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合作,可以把精力放在氣候變化、全球公共衛生等全球性挑戰方面,解決好世界難題,對兩國發展也有實質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