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小孩哥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一睜眼,房門外傳來“我們去看看小姨醒沒醒”的“惡魔低吟”,或是被窩裡直接多了個眨巴着葡萄眼的哈基米。
過年了,各位“德華”,你們的精神狀態還好嗎?
想不想讓弟弟妹妹言聽計從?想不想讓侄子侄女安靜如雞?
來!我給你們支個帶娃新招——
關門,放米小圈!
一向擔當家庭推劇官的本人,竟然被小侄子反向安利,入坑一部真人兒童情景喜劇——《米小圈上學記2》。
開始跟着家裡孩子一起看完,覺得有趣又翻出第一季再探究竟。
現在全家一起樂呵呵追劇,追的還是10後頂流小孩哥。
不僅小孩子看得咯咯笑,也治癒了我等成年人的精神內耗。
米小圈,頭頂閃電,平平無奇三年級小男孩一名。
爲何能成爲風靡無數家庭的10後頂流?
連刷兩季,我悟了——米小圈的快樂童年,誰會不想“二刷”?
米爸講究一個鬆弛,米媽主打一個隨性,家中彷彿春晚分會場,隨時上演高質量小品。
這不,又開始了。
夫妻倆賭氣,都認爲自己爲家庭付出更多。於是互換分工,要證明對方的活so easy!
結果,一個做飯,把青菜炒成非牛頓流體;一個修鏈條,把自行車爆改變形金剛。
上一秒,米爸米媽大眼瞪小眼。下一秒,就坐在沙發上坦誠內心,承認錯誤,高呼理解萬歲。
誰懂,看到這感慨萬千。
會在孩子面前互相承認錯誤的父母,國劇實屬罕見!
在學校,有好友鐵頭和姜小牙的陪伴,米小圈的日子更是妙趣橫生。
鐵頭參加少兒武術比賽,不得不和區裡練功最好的“霹靂小胖”趙小天PK。
緊急拜師,而師父給他加訓的內容竟然是包餃子……
白天前來圍觀的米小圈和姜小牙斷定他是個騙子,晚上又齊齊拎着大袋零食前來拜師?!
這個留着楊過同款髮型的老頭到底是不是騙子?
爆笑與溫馨無縫切換,反轉與鉤子環環相扣。
剛過“玉米”的視角,段子一樣的人生。本人288月齡,依舊被米小圈逗得嘎嘎直樂。
它面向兒童,但絕不低幼。不僅是故事與立意本身,更在敘事手法。
兒童詩一樣的多彩與有趣,用想象力塗鴉生活。
第一季,米小圈和死對頭李黎的矛盾難以調和,一場流星雨帶來奇遇之夢,米小圈一覺醒來,與李黎互換身體。
第二季,鐵頭比武,化無形爲有形的大招巧妙制敵,隔着屏幕都有餘勁!
兒童視角出發,出乎意料的腦洞散發渾然天成的幽默氣息,在我的笑點上蹦迪。
敘事中還充滿煙火氣與人情味,親朋友鄰勾連人生百態。
二爺爺回鄉下後,對話中電話裡,時不時還能聽到他的近況。
小表舅要參加繪畫比賽,也來米家暫住,米小圈和爸媽爲了穩住他的心態使出了百般武藝。
米家的氛圍像煮沸的羹湯,氣息醇厚而又暖意綿長。
一口下去暖心暖胃,冬日裡也看得人渾身得勁。
鄰居、路人都是頂頂好的熱心腸。
社區阿姨看到爲小狗哭泣的米小圈會熱心上前安慰;健身房裡出來的肌肉男以爲米小圈被拐賣,狂奔數百米……
一個個生動的面孔,人與人之間的關照,傳遞出切實的溫情。
放飛想象力的同時又不脫離實際,貼地飛行,構建了一個真實運轉的平行時空,讓人相信並且希望米小圈和他的家人朋友們真實存在。
必須承認,米小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乖孩子”。
乍看,他頑皮、膽兒大、鬼點子多。
爸媽鬥法,他在中間做“雙面間諜”賺好處;當上體育委員,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得全班焦頭爛額……
至少一開始,我個人不太喜歡他的調皮。
但當我越往下追,越忍不住在心底偷偷向米小圈道歉。
對不起,是我莽撞了——
知道二爺爺用撿垃圾賺來的錢給自己買自行車,米小圈愧疚爆哭,將心愛的自行車賣掉,買回了二爺爺喜歡的音響。
補完第一季,一個更完整的米小圈展現在我的面前,他的善良、機靈、熱心腸鬆動了我的心理防線。
比起完美,我更想看到這樣快樂真實的孩子。
這也是我最欣賞劇集的稀缺性之一:兒童本位。
不生造完美、優秀,而是褒揚孩子天然的生命力與真性情。
劇裡三年五班的孩子都一樣,沒有完美人設,卻都有記憶點與閃光點:
姜小牙,精明早熟的小小生意人總是因爲義氣虧本;憨憨又熱心的鐵頭,被人忽悠,也不耽誤他傻人有傻福。
“科學家”車馳,永遠拿着書,張口便是“麥田怪圈”“黑洞”……
小孩哥可不知道什麼是strong,是還沒被規訓,學會強行“低調”,掩飾內心的熱愛。
你的成長過程中一定遇到過郝靜,或許你就是郝靜(意思是我)。
人如其名,安靜到失去存在感,她在的地方就是無人在意的角落。
還有愛打小報告的李黎。
平時一絲不苟,絕不犯錯,也會在被窩裡打着手電筒偷看漫畫,露出一絲孩子氣。
得知米小圈因爲家裡破產纔會出租漫畫書。
她把奉爲圭臬的紀律拋在腦後,想方設法和米小圈一起從老師那裡把書拿了回來。
孩子們的天真純粹,像是一束陽光穿透灰濛濛的雲層,輕易就能觸動成人內心深處的柔軟。
乍看個頂個麻煩的小孩,細瞧都是可可愛愛祖國花朵,每個都想帶回家rua一rua!
正是因爲每個孩子展現出的顏色、形態各不相同,童年的拼圖纔會色彩斑斕,成爲人人嚮往的烏托邦。
更可貴的是,《米小圈上學記》系列總願意宕開一筆,正視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小,不代表他們的記憶不存在,感情不重要。
或許是因爲感同身受,第一季有個細節記了許久。
優秀如李黎,也會有不安全感。
看到媽媽感嘆國際班的外國同學像洋娃娃。她馬上在臉上畫出高鼻樑,戴上金色假髮,希望擁有媽媽百分百的愛。
不知有多少人與我有相同的感覺,越“參與”米小圈的生活,越覺得曾經的自己被喚醒。
看的過程中,有代入:別說你從沒有想要獲得老師的表揚或當上班幹部;別說你從沒有因爲寫作文提前脫髮……
更有羨慕:小孩子的世界矛盾來得快,去得也快。可以直白表達憤怒,也可以在聽到解釋後大方原諒。
可我們成年人太不坦率了,不自覺畏懼衝突場面,連說出自己感到不舒服都不知道怎麼開口,逃避成了解決問題的捷徑。
如今再看小孩哥小孩姐們勇敢做自己,寬容對他人的樣子,竟然感受到無比治癒。
《米小圈上學記2》又上演了讓我眼睛尿尿的一幕。
米小圈和姜小牙好心辦壞事,差點讓鐵頭喪失自信,輸掉武術比賽。
鐵頭剛下臺,兩人道歉的話還沒說,鐵頭卻開始感謝他倆笨拙的關心……
孩子們真摯的情誼不摻一點雜質,也無需建立在相互虧欠之上。
怎麼也沒想到,會被幾個小孩治癒了我的精神內耗。
他們的童年,讓我重新開始被世界的美好觸動,不再畏懼坦誠自我,更有了與生活對線的勇氣。
或許童年不是人生階段,而是心靈姿態。
比起刷短視頻、玩手機,看《米小圈上學記》簡直是天然無公害的休閒活動。
在劇情里科普名人軼事、成語故事、法律小常識,把記憶點拉滿,瘋狂GET作文素材。
且不是流於表面的喊口號,而是引導孩子自主思考。
寓教於樂,春風化雨中便教會孩子思辨與明理。
《米小圈上學記2》上來第一集就把“助人爲樂”這件事上升了一個level。
秋實小學最近在每個班設立了助人英雄榜。
誰懂小紅花對小學生的致命殺傷力,全校瞬間爲之瘋狂。
“幫忙”兩個字成爲小學生誘捕器,只要說出口立馬被十幾個小土豆包圍。
一件價值三朵小紅花的髒校服可以拍賣出“高價”,儼然形成一條“暗黑”產業鏈。
逗趣亂象之中,想和孩子探討的問題卻無比明晰——
如果“助人爲樂”成爲一種指標,大家都出於功利而非本心幫助他人,是否還有意義?
每一集最後的秋實小課堂,緊接劇情,無比絲滑地幫助孩子推開新世界的大門。
從“冰桶挑戰”爲漸凍症病人籌資1億美元的事實出發,鼓勵孩子從自己做起參加公益活動,力所能及地爲世界增添一些美好。
從科普馬戲團的歷史,樹立現代文明,呼籲小朋友們拒絕動物表演。
從手工課切入,傳承傳統文化,消除大衆對漢服的誤解:漢服的“漢”,是漢人、漢族的漢,而非漢朝。
每一堂課都在幫孩子一點點拓寬認知,提升智識。
可以說,《米小圈上學記》系列是適合孩子看的劇集,更是一部適合家長與孩子一起看的誠意之作。
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看,或許能從米爸米媽身上學到,相愛的父母才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爺爺奶奶和孩子一起看,或許能從二爺爺身上明白,老年人也可以繼續爲自己而活。
而老師們看,或許也能從米小圈這個“不完美小孩”身上,再度發掘現實中孩子們的潛力。
想必多年之後,“米小圈”也將會是10、20後小孩們珍藏的童年回憶。
所以,不得不佩服騰訊視頻出手之狠與準。
在全行業往深處內卷打安全牌時,騰訊視頻卻開闢一條新賽道,拓荒真人兒童情景喜劇,填補了當下親子共觀市場的空白。
深耕內容,誠意製作,優質劇本與精良品質雙重加持,《米小圈上學記1》拿下8.5的豆瓣高分。
更有大局觀,以《米小圈上學記》爲圓心,打造IP效應。
《米小圈上學記2》還未開播,就千呼萬喚始出來;一露面,毫不意外口碑出圈。
又一次俘獲無數家庭的心,成爲小學生社交必備單品。
趁現在,親戚走得差不多了,假期也還剩好幾天。
不如就宅家看《米小圈上學記2》吧!
和孩子一起走進米小圈的世界,享受難得的閤家歡時光,順帶讓小孩哥療愈一下一年的精神內耗!
一起新“學期”,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