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述評:中非各領域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參考消息網9月5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9月4日發表題爲《中非關係在多年努力後顯成效》的社論。社論稱,中非合作論壇峰會4日至6日在北京舉行。多年來,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中國對非洲大陸的承諾,以一貫的投資模式爲標誌,從未動搖。

作爲回報,它也在受益於這種關係。非洲仍是一個擁有豐富資源和可觀增長率的年輕經濟體。作爲對中國資金、技術和基礎設施的回報,非洲爲中國商品(包括高科技產品)提供了市場,因爲中國正在向製造業鏈條的上游發展。非洲也是能源、糧食和原材料的來源,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一環。

中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與非洲建立了歷史性的密切關係,並收穫回報。

如果沒有多年來與非洲建立聯繫的努力,中國現在可能更容易被孤立,而不是能夠承受美國的遏制政策。

隨着全球中心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非洲和發展中國家的穩定將使它們處於有利地位。

正因如此,中國非常重視這次峰會以及在此間舉行的多場高級別雙邊會晤。

另外,澳大利亞“對話”網站9月2日發表文章指出,過去24年來,中非合作一直在不斷髮展演變。

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時,大宗商品貿易正蓬勃發展。中國當時已是世界最大的礦產買家,需要礦產來推動經濟增長。

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面對的環境發生了變化,這一點體現在峰會主題上。峰會主題爲“攜手推進現代化,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中國與非洲的合作已經多樣化,重點在科技、衛生和綠色能源等領域。這反映了雙方從傳統的基礎設施項目合作向更加可持續和互利的合作轉變。

中非關係研究專家、經濟學家勞倫·約翰斯頓表示,過去10年裡,中國在非投資已從石油和採礦業擴展到工業生產、創造就業和推動出口。

我們現在看到,中國投資推動各種各樣的非洲產品出口,並帶來提高生產力的農業和數字技術機會。

中國與非洲國家合作的另一個領域是科技。科學政策專家斯瓦潘·庫馬爾·帕特拉和馬莫·穆奇覈查了涉及中國和非洲國家作者的研究出版物數量。他們發現,1975年至2017年,中非作者合作出版物和專利數量一直在增加。例如,2007年中非研究人員只有263篇合作研究論文,到2017年,雙方合作發表了3211篇論文。

這表明中國與一些非洲國家的合作關係正在不斷髮展。專家們認爲,從長遠來看,這對非洲國家來說是件好事。非洲研究人員可以通過與中國同行密切合作獲益良多。

中國在非洲涉足較晚的一個領域是航空業。不過,研究發現,最近中國在非洲機場的現代化、擴建和建設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編譯/盧荻、郭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