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菲才宣言抗中 亞太助卿康達今訪中 維持溝通管道
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國務助卿康達14日至16日訪問中國,以「保持溝通管道暢通及負責任地管理競爭」。(本報檔案照)
美日菲峰會才落幕,確認三個國家強化合作抗中的主基調,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國務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就宣佈於14日至16日訪問中國,以「保持溝通管道暢通及負責任地管理競爭」。
白宮國安會中國與臺灣事務主任貝莎蘭同行
國務院13日上午的新聞稿短短兩段指出,白宮國安會中國與臺灣事務資深主任貝莎蘭(Sarah Beran)會與康達同行,兩人在北京期間將會晤中方官員。
康達出訪的時間點,正值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準備結束訪美行並返回東京。拜登(Joe Biden)總統和岸田11日宣佈約70項從飛彈到登陸月球等軍事合作案與計劃,強化美日聯盟。
美日峰會也達成各自提升駐日美軍、自衛隊的指揮架構等共識,外界認爲是「美日安保條約」簽訂來最大幅度的變革。日本外務省發言人小林麻紀指出,「美日同盟是日本外交、防衛、安全的基石,加強美日同盟將有助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岸田本人更高調在美國國會兩院的聯席會議上演講表示,日本已非當年「沉默的盟友」,準備好與美國共擔國際責任。
美國、日本、菲律賓三國領袖緊接着召開歷史性峰會,拜登指出,美國對菲日兩國的防禦承諾如鋼鐵般堅定,「如同我之前所說,任何在南海對菲律賓機艦或武裝部隊的攻擊,都將觸發我們的共同防禦條約」。
菲律賓和中國過去一年來在南中國海發生一連串衝突,兩國船隻多次發生碰撞,菲律賓指責中國海警船多次使用高壓水槍,阻礙菲方船隻爲在阿雲津礁(中國稱仁愛礁)擱淺的軍艦運送物資。
康達今年2月在華府智庫的一場演說中說,中國從美國領導的現行國際體系中獲益,卻一直試圖破壞它。他說,中國過去三年相繼提出的全球安全、發展和文明三大倡議是其另類全球治理願景的指導原則,而「一帶一路」倡議則是這些倡議的實施平臺,但這些倡議違反了現行國際體系的許多核心原則。
抗中主旋律下,康達與柏蘭將啓程前往北京,也反映華府盼走出美中兩強於2022年8月時任聯邦衆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臺後的關係低點。拜登一再持續強調願與中國回到正常的軌道、保持溝通,在發生危機時能夠拿起電話對話,兩軍仍然能夠接觸。
此番修復關係的努力或許奏效,拜登於美東時間2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熱線之後,美軍印太司令部、太平洋艦隊及太平洋空軍官員上週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於夏威夷舉行實體會談,聚焦區域侵略性機、艦事件。距離上次雙邊實體對話,已有兩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