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企圖層層加碼阻攔中國汽車!英媒:設置關稅相當於懲罰本土消費者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張曉雅 吳鳴】歐美巧借名目,正加緊阻攔中國汽車的涌入。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5日,歐盟發佈緊急通知,計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進行海關登記。這意味着歐盟調查一旦認定中國電動汽車接受不公平補貼,則可追溯至登記日起徵收關稅。香港《南華早報》認爲,這可被視爲一種阻嚇中國汽車“大規模”出口的方式。美國政客鼓吹的對中國汽車的打壓手段更激進。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5日提議對進口的每臺中國汽車徵收2萬美元新關稅。在全球推動綠色轉型的背景下,英國《泰晤士報》3日評論文章稱,歐美國家“阻止最便宜的電動汽車(進入)是荒謬的”。
歐盟今起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進行海關登記
據報道,歐盟的這項計劃可能於幾天後在歐盟官方公報上公佈,海關登記則將於週四開始實施。歐盟表示,目前有足夠證據表明中國電動汽車獲得了補貼,且自去年10月啓動反補貼調查以來,中國電動汽車進口量同比增長14%。歐盟方面認爲,如果中國電動汽車在反補貼調查結束前繼續加速涌入該地區,歐盟生產商可能會遭受損害,這種損害將難以彌補。中國歐盟商會對此表示失望,認爲中國電動汽車進口激增反映的是歐洲對電動汽車的需求增長。
路透社說,始於去年的調查預計將於今年11月結束,但歐盟可能從今年7月就開始徵收臨時關稅。
美議員鼓吹“多管齊下”保護本土汽車市場
近來,美國也不時有政客鼓吹“中國汽車威脅”。當地時間5日,美國反華“急先鋒”盧比奧提議大幅提高關稅,同時將提高關稅的舉措也擴大到中國汽車製造商在墨西哥等國生產的汽車。據路透社報道,盧比奧渲染稱,美國現有關稅生效後不足以對抗中國,應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保護美國汽車市場,以免爲時過晚。他宣稱,統一關稅將對付中國低端汽車不成比例的優勢,堵住漏洞,“保護美國汽車製造商和工人免受中國廉價汽車涌入的影響”。
除了產業保護的藉口外,美國對中國汽車的打壓還打出維護國家安全的幌子。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日前針對中國汽車兜售“威脅”論,甚至宣稱“北京能讓美國道路上數百萬輛中國車同時熄火”。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總統拜登上週四發聲明表示,來自中國的“接入互聯網的”汽車和卡車給國家安全帶來風險,因爲這些車的操作系統能把敏感信息傳給中國政府。美國商務部當日啓動對嵌入中國電動汽車的技術進行“安全威脅”調查,但未立即對中國電動汽車設置新壁壘。報道提到,中國汽車已面臨美國的高額關稅,而且尚未打入日益增長的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但美國政府官員仍在考慮採取進一步阻止中國汽車進口的其他措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3月1日對此表示,“中國汽車在全球廣受歡迎,靠的不是所謂的‘不公平’做法,而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形成的技術創新和過硬品質。”毛寧說,中國始終向全球汽車企業敞開大門,美國車企一直充分享受中國大市場的紅利,反倒是美方大搞貿易保護主義,設置歧視性的補貼政策等障礙,嚴重阻礙中國汽車進入美國市場。這種把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做法只會阻礙美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英媒:設置關稅相當於懲罰本土消費者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6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新一輪產業變革浪潮中,中國汽車在智能化、電動化方面取得了全球性的競爭優勢,走在了世界前列。而過去一百多年間,歐美日纔是汽車產業的主導者,在新的產業革命中,中國後來居上,讓西方國家不甘心喪失霸佔已久的主導地位。在中國汽車出海,進行國際化的過程中,歐美倒行逆施,用關稅壁壘甚至是泛化國家安全等手段,不惜破壞全球貿易規則,以阻止中國汽車的進入。
付於武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在2022年底已完全退出,中國汽車價格優勢和過硬品質是中國汽車產業鏈不斷技術進步和創新的結果。這完全可以爲西方國家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性價比和使用體驗。歐美阻止中國汽車進入,保護本國落後產業,最終損害的是本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要求消費者轉向選擇電動汽車,卻試圖阻止最實惠的電動汽車供應是荒謬的。”《泰晤士報》3日一篇評論文章援引愛沙尼亞智庫的論文內容指出,以比亞迪海豚在中德的價格爲例,該車型“在中國零售價爲24400歐元,比德國的零售價35990歐元便宜11590歐元。鑑於比亞迪是一家盈利的企業,其在中國的生產成本肯定低於在德國更高的零售價格,這意味着……從定義看,這不能被視爲傾銷”。文章進一步指出,這種價格差異還意味着,即使歐盟最終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後者仍可能是最便宜的選擇,設置的關稅相當於懲罰消費者購買政府鼓勵購買的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