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擴大出口 恐再掀全球貿易戰

中國爲應對經濟疲軟,加大投資製造業及擴大出口,令人擔憂會引發新一輪全球貿易戰。圖爲上海一家生產汽車座椅的工廠。(路透)

歐盟建議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最少五年後,中國祭出反制措施,其他國家也受到中國產力過剩影響而提高關稅或進行反傾銷調查。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爲應對經濟疲軟,加大投資製造業及擴大出口,令人擔憂會引發新一輪全球貿易戰。

華爾街日報23日報導,據中國政府的政策顧問及曾向中國官員提供諮詢意見的人士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導致整體經濟出現數十年來少見的困境,中國領導層去年走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要求官員加大力度推動國家主導的製造業模式,併爲此提供龐大的新補貼和信貸。

習近平在去年底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要「先立後破」。這句口號顯示要打造中國希望在全球佔據主導地位的產業,例如電動車、半導體和綠色能源,同時保持中國在鋼鐵等老行業的傳統優勢。至於產能過剩問題,都可以留待日後再議。

有中國政策顧問說,習近平的思路有兩條指導原則。第一是中國必須建立一套全方位的工業供應鏈,以便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實施嚴厲制裁下,保持國內經濟正常運轉。隨着中國與已開發國家關係愈來愈緊張,產業安全成爲中國穩定的核心。

第二是習近平反對美國式消費,認爲這是浪費。這使中國除了通過投資出口來穩定疲軟的經濟和創造就業,以彌補國內建設的損失之外,幾乎別無選擇。

自2021年底以來,包括製造業在內的工業貸款增長了63%,同時中國各銀行卻大幅收緊了對房地產開發商的貸款。

如中國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獲得了約7.9億美元的補貼,是2022年補貼額的兩倍。其他獲得補貼較多的企業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移動和汽車製造商比亞迪。

中國增加產能,但國內需求不足。如中國增加了每年約4000萬輛汽車的產能,但國內銷量只有2200萬輛左右。中國預計今年全年佔全球乙烯和丙烯等基礎化工產品新增供應量的80%,但中國市場此類化工產品的價格已連續19個月下降。

報導指,中國將大量未能內銷的產品出口,令世界其他地方受到衝擊。不過,隨着近年來中美關係緊張、中國經濟走軟,習近平愈來愈關注如何確保中國一旦與美國發生衝突,也能夠生產出所需的一切。

而中國官員極力否認中國存在產能過剩問題,是不想美國與歐盟等採取加徵關稅或其他的報復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