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麻省理工期刊:量子加密技術被上海交大破解

2017年9月大陸開通全球首條量子通信幹線,實現首次洲際量子通信。圖爲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北京控制中心正式開通現場。(圖/新華社

號稱無法破解的高科技「量子加密技術」近幾年來快速發展,許多企業已經將它商業服務部份政府機構也以之做爲保護機密關鍵技術。不過根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導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團隊近來在經過不斷的實驗嘗試之後,發現目前的量子加密技術可能隱藏着極爲重大的物理缺陷,使這個原本號稱堅不可破的高端技術轉而成爲脆弱不堪的加密工具

陸媒觀察者網》報導,自20世紀末期之後量子加密技術被研究出來後,科技都相信量子加密將可以確保資訊傳輸絕對安全,未來從政府資訊到到個人訊息傳遞都將以此類技術進行防護,以避免駭客盜取機密資訊。

上海交大發表研究論文刊於arXiv預印本上。(圖/觀察者網)

報導說,一篇在預印本arXiv上發表的文章顯示,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團隊近來發現目前量子加密技術隱藏着極爲重大的缺陷,攻破這個最強的加密之盾卻不需要什麼神兵利器,而是利用「盾」本身就存在的物理缺陷。他們發現目前被廣泛應用在量子通信中的QKD(Quantum Key Distribution,量子金鑰分發)方法存在缺點,外來攔截訊息者可以用不同頻率光子注入鐳射腔( lasing cavity)改變鐳射頻率,再透過觀察光子動態,可以獲得高達60%的資訊盜取成功率

報導引述《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的文章指出,現在量子通信持續快速發展,許多公司甚至已經開始嘗試提供商業化服務,但必須注意的是,這其中仍存有許多的實體漏洞缺陷,進而成爲駭客攻擊的可趁之機。畢竟,在網路安全重要性已然從個人隱私、企業機密、上升到國家安全之際,量子加密技術曾經被寄予高度期望,但此一新興技術在真正解決安全問題之前,勢必要經歷過最嚴苛最激烈的考驗

報導說,加密技術最早被應用在商業與軍事上,情報的傳遞就必須經過加密,用特定的規則來打亂文字排序,若被敵對者截取資訊,除非掌握鑰匙,也就是解密的規則,否則只能看到雜亂無序的文字。對現代通信技術領域而言,保護與破解一直以來都是盾和矛之間的戰爭,資訊保護者通過對各種加密技術的發展來達到更安全有效的防護,資訊盜取者也努力找尋各種加密技術的漏洞。

2018年11月美國公司Quantum Xchange宣佈建設全美第一個量子互聯網,從華盛頓波士頓沿美國東海岸總長805公里,成爲美國首個橫跨串接州際商用量子金鑰分發(QKD)網路。該公司併爲此開發Phio系統,號稱是全球唯一的量子安全網路,保證商業企業和政府機構能夠無視距離並且絕對安全地傳輸資料

報導說,目前量子加密通信技術的進展快速,投入的企業愈來愈多,但不少安全專家仍質疑量子加密的有效性。此次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團隊的發現,就是一次測試與考驗。上海交大研究人員強調,要設想出不同的防制方式並不難,然而與這個入侵手法被發現並被驗證的同時,他們也同時揭露與設備無關的量子密碼學的其他物理缺陷確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