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建設邁出新步伐(年中經濟觀察)
本報記者 寇江澤 董絲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
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力以赴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持續深入加強污染防治,改善人民生產生活環境,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新步伐。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廣東東莞市阿克蘇諾貝爾塗料(東莞)有限公司,廠區樓旁邊兩個零散工業廢水儲存罐引人注意。“塗料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少量廢水。有了這兩個裝置,廢水纔有了去處。”公司負責人樑祺森說。東莞市積極引導社會投資建設零散工業廢水處理中心,實現零散工業廢水“應收盡收、應處盡處、達標排放”,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我們將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爲牽引創建美麗中國先行區,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深化粵港澳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動國際一流美麗灣區建設取得更大進展。”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保衛藍天,北京持續深化“一微克”行動。今年以來,北京加快實施工程減排,聚焦工業、交通、生活等領域,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穩步推進結構減排。“上半年,北京PM2.5濃度爲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1%,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增加3天。”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保衛碧水,河北雄安新區加強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我們堅持內源、外源協同治理,澱區內水產養殖場和規模畜禽養殖場全部退出,取締非法入河、入澱排污口。”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呂偉說,經過系統治理,澱區水質連續3年穩定保持在Ⅲ類,“我們將進一步實施水系連通工程,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白洋澱的生態功能。”
保衛淨土,四川成都織牢土壤安全防護網。成都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監管,動態調整土壤污染風險源管控清單,強化污染地塊管控治理和受污染耕地保護修復,同時推進“無廢城市”試點建設,提升全市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治理水平,從源頭上減少土壤污染隱患。上半年,成都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落實《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推進鋼鐵、水泥、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深入推進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護治理;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加快推進源頭管控重大工程建設;全面推進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解決一批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持之以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藍天更多了,河湖更清了,大地更綠了。
“今天又是一個好天氣。”咔嚓!北京朝陽區國貿橋附近,市民鄒毅拍下又一張藍天照。從2013年起,鄒毅每天在國貿橋附近固定點位拍攝天空,在連續的記錄中,照片裡的藍天白雲越來越多,“城市正變得越來越漂亮,心情也越來越舒暢。”
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着力加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力度,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
加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西補隆林業管護中心,機械轟鳴中,4臺壓沙機正在沙地裡“插秧”,金黃色的沙障將沙丘牢牢縛住。“機械壓制沙障不僅速度快,稻草也扎得深,抗風固沙能力更強。趕在秋天前紮好草方格,到時就可以種苗了。”管護中心主任杜永軍說,截至目前,已通過新型機械設備壓沙造林2600畝。“三北”工程攻堅戰開局良好,一片片綠色不斷延伸、擴展,祖國北疆綠色長城更加牢固。
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快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不斷提升。
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
走進位於浙江湖州市德清縣乾元鎮新材料園區烏牛山地塊的浙江晶屹實業有限公司,自動化設備高速運轉,一個個香水包裝瓶經過多道工序製成。最近,湖州市發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烏牛山地塊可以落地二類工業項目(環境風險不高、污染物排放量不大的項目)。“各項准入條件在網上就能查詢,環評、排污許可、排污權‘三證合一’一站式辦理,十分方便。”浙江晶屹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澤宏說。
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已劃定生態環境管控單元近4.5萬個,建立起較爲精細化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各地用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這把“綠色標尺”,強化其經濟發展“指揮棒”和生態環境保護“硬約束”的作用。
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鸚哥嶺腹地,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革新村,一壟壟大葉茶種苗綠意盎然。“我家苗圃裡種着2萬餘株種苗,預計能帶來收入4萬餘元。”茶農符亞玉說。國家公園園區內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推動白沙縣茶產業點“綠”成金,全縣茶樹種植面積從2014年的4000多畝發展到1.1萬畝,帶動當地約5000人就業,人均年增收約3500元,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有機統一。
圍繞生態產品價值覈算及應用、生態產品認證評價、生態保護補償等方面,各地區各部門深化探索,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6月1日,《生態保護補償條例》正式施行,以立法形式確立生態保護補償基本制度規則。我國已經基本建成世界上覆蓋範圍最廣、受益人口最多、投入力度最大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係,通過高水平保護,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礎,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優勢,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
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要堅持全面轉型、協同轉型、創新轉型、安全轉型,以‘雙碳’工作爲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
6月1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第一批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覈查機構名單,包括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有限公司等5家機構,涉及能源產業、林業和其他碳匯類型等領域,爲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提供保障。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覈查是碳市場有效運行的重要環節,審定與覈查質量直接影響碳交易質量。
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今年初在北京啓動以來,各類經營主體踊躍參與,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向好。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雙輪驅動”、互聯互通,構成完整的全國碳市場體系,實現對減排主體的全覆蓋。
我國把“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穩步推進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廣西桂林、欽州、貴港、玉林,廣東茂名,5座抽水蓄能電站近日同時啓動建設,100多臺機械、近1400名工人正加緊施工。“5座電站建成後,每年可消納清潔能源111.6億千瓦時,滿足超500萬居民用戶一年的用電需求,促進南方沿海地區核電、光伏和海上風電等新能源大規模消納。”南方電網重大項目總監李慶江介紹。
能源綠色轉型步伐加快,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煤電裝機。截至6月底,風電光伏發電合計裝機超過煤電裝機。
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
江西鷹潭市貴溪經開區,江西雲泰銅業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電子大屏上實時顯示着各類生產數據。“公司主要生產光伏用銅帶、汽車連接器等產品,通過引入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生產效率提升15%,產能、銷量實現穩定增長。”公司董事長賴士浩介紹,將大力建設綠色工廠,推動產品能耗和碳排放持續下降,着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以資源環境剛性約束推動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經濟發展既保持量的合理增長,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發展“含綠量”和生態“含金量”同步提升。
加快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江蘇省蘇州市港湖新城小區“垃圾分類小屋”,居民張金芳帶着分類好的垃圾投放,“紙箱子、瓶瓶罐罐都可以拿來賣錢,攢積分兌換日用品,環保又實惠。”蘇州市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4年多來,基本建成投、收、運、處全過程管理體系。“我們將繼續推動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讓羣衆在踐行新風尚中有更多獲得感。”蘇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長楊青松說。
今年六五環境日前夕,生態環境部、中央社會工作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深入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工作方案》,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不斷激發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正體現在人們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必須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徵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爲指引,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本報記者賀林平、孫海天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04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