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在雲南|穿越時空,踏上雲南世遺之旅
雲南之美
在於豐富立體多樣的動植物資源
在於氣勢雄偉的高山大河
在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歷史文化
雲南
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大省
目前擁有六項世界遺產
數量排名全國第二位
這些寶貴的世界遺產
是面向全球展示雲南文化的窗口
也是雲南文化傳承保護的最佳例證
正值國慶假期
不如開啓一場
探尋雲南世界遺產的非凡之旅
體驗與衆不同的文化盛宴
透過世界遺產
領略“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麗江古城
彩雲之南,雪山之麓
民房羣落,瓦屋櫛比
百橋千巷,清流繞坊
這就是麗江古城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 馬登科 攝
麗江古城
是雲南首個世界文化遺產
也是全國第一個入選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歷史文化名城
這座擁有八百多年曆史的古城
歷經歲月洗禮成就世界記憶
漫步古城小巷
總有穿梭時空的錯位感
讓你夢迴那個馬幫鈴聲悠揚的年代
麗江古城 朱遠靈 攝
麗江古城的建築之美
體現在其獨特的歷史文化
和多樣化的建築風格上
古城內的民居主要爲院落式建築
呈現出“三坊一照壁”的格局
白色的牆體、灰色的瓦頂
精美的木雕和彩繪
每一處都透露着古樸典雅的氣息
麗江古城街道一景 馬登科 攝
水是麗江古城的靈魂,保持它的純淨卻並不簡單。麗江古城裡的“三眼井”,利用地下噴涌出的泉水,依照地勢高差修建成三級水潭:上面飲用,中間洗菜,下面洗衣服。
麗江是唯一一座沒有圍牆的古城,位於滇川藏交界處的橫斷山脈羣山之中。從山頂到谷底,高差常常在千米以上。高差如此巨大的褶皺帶,在全球都極爲罕見。
古城的麗江人尊重自然,在所有的婚喪嫁娶重大儀式上都不會遺漏。在納西婚禮中,新人會取聖水帶回家,表達對自然饋贈的感恩。
在古城管理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擁有紅外傳感器的眼睛在監視着這些重要水源地。
人與天地山水乃至動物植物一起,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的共生鏈條。它帶給了古城繁榮,也造就了古城的文化,對自然的千年守護,他們把對大自然的理解,融會到這一座小城之中,歷經千百年醞釀出了這一顆茶馬古道上的綠珍珠。
雪山和古城相互襯映 馬登科 攝
立於玉龍雪山腳下的麗江古城
歷經風雲變幻
仍舊風景秀麗,古色古香
一街一景,皆可入畫
作爲世界文化遺產
納西風情與東巴文化
在這裡代代相傳,古韻長存
三江並流保護區
三江並流保護區
是中國唯一滿足
全部四條世界自然遺產標準的景觀
堪稱是世界自然遺產中的
“頂配王者”
“四山夾三江”的地球奇觀 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供圖
“三江並流”
是地質演化史上的奇觀
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
三條大江從青藏高原奔涌而下
它們並肩而行
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
奔流170多千米
共同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自然交響曲
三江並流保護區 圖源:“雲南省人民政府”微信公衆號
這片區域橫跨中國雲南省的麗江、迪慶、怒江、保山、大理5個州市的11個縣市區。由8個相互關聯的片區組成:高黎貢山片區、白馬—梅里雪山片區、哈巴雪山片區、千湖山片區、紅山片區、雲嶺片區、老君山片區、老窩山片區。
高黎貢山怒江片區木克基高山溼地 羅雲成 攝
在直線距離不到80公里的範圍內,三條大江自北向南並行奔流,氣勢磅礴地穿越崇山峻嶺間。
這裡有雪山、峽谷、草甸、冰川、湖泊、森林、丹霞地貌及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等氣象萬千的自然美景。
這裡獨特的地質構造,容納了除沙漠和海洋以外的所有風景。
擬秀麗綠絨蒿 彭建生 攝
這裡是世界級的物種基因庫,它囊括了多種氣候類型,構成了顯著的立體氣候特徵,有着“十里不同天,萬物在一山”之說。這裡是世界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風俗並存的文化集聚地。
滇金絲猴 彭建生 攝
珍奇的動植物在這裡數不勝數,在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上,大樹杜鵑在枝頭傲然盛放,滇金絲猴嬉戲在山林間,黑頸鶴於水面振翅飛舞……自然的瑰麗匯聚於此,自然的神奇造化與人類精心的呵護,讓三江並流保護區的動植物越來越繁盛。
在三江並流保護區
你可以欣賞到
峽谷的險峻、高山的雄偉
湖泊的寧靜、森林的繁茂
置身其間
江水的流動之美
猶如一首悠揚的詩篇
讓你陶醉於它無盡的旋律
與深邃的意境之中
雲南石林
“雲南十八怪,石頭長在雲天外”
雲南山高嶺峻
石林尤爲奇特
雲南石林形成於2.7億年前
歷經漫長的地質演化
和複雜的古地理環境變遷
形成了極爲珍貴的地質遺蹟
石林風光 圖源:石林融媒
走進石林
衆多造型獨特、形態各異的石頭
有的像人、有的像物
或奇懸幽險、或恢弘大氣
讓人無不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圖源:雲南省文旅廳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對以石灰岩爲代表的可溶性岩石溶蝕、沉積,以及坍塌、堆積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壯觀的溼熱帶-亞熱帶喀斯特景觀之一,雲南石林喀斯特是中國形成最晚、最年輕的喀斯特。2007年,雲南石林作爲“中國南方喀斯特”重要組成部分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南方喀斯特(石林) 圖源:“雲南省人民政府”微信公衆號
作爲世界自然遺產,雲南石林展現了地球演化過程中,不同地理環境的石林喀斯特和發育演化特徵。石林喀斯特經歷了從古生代(二疊紀早期)至今長達2.7億年的演化歷史,環境的更迭爲石林形成準備了良好的地理條件。
雲南石林喀斯特的發育經歷了“火”(玄武岩噴發覆蓋埋藏)與“水”(古近紀路南斷陷湖泊)的洗禮,創造了“時間”(多階段和多期次的石林)與“空間”(古熱帶海岸、古湖泊山地、現代河流高原環境)結合的石林和分佈格局。海底擡升水向下溶蝕,可溶性岩石(碳酸鹽巖)在有利的地形、氣候和水文條件下被垂直裂隙切割,又經水、生物等沿裂隙溶蝕,隨着溶溝的加深加寬,岩石被分隔出來,從而形成高大裸露的石林狀態的喀斯特地貌。
石林之景
千嶂疊翠,羣峰壁立
水與石在這裡交融
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喀斯特形態
都集中在這裡
構成了一幅喀斯特地質的全景圖
中國南方喀斯特重要組成部分——雲南石林 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供圖
澄江化石遺址
從1984年學者發現澄江化石
到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申遺成功
再到2020年8月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建成開館
近40年間
距今5.18億年前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澄江化石
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
楊洪龍 攝
楊洪龍 攝
在地球漫長的歷史演進中,距今5.42—4.88億年這段時間被稱爲“寒武紀”。寒武紀是地球生命演化的一個分水嶺,地球上各種生物在寒武紀突然大量涌現,被稱爲“寒武紀生命大爆發”。1984年,在澄江帽天山西坡發現的一塊長尾納羅蟲化石,打開了一扇洞察寒武紀早期生命之門。
澄江市融媒體中心 供圖
目前,在澄江化石地發現的寒武紀動植物化石分屬20多個門類、300多個物種,是目前地球上分佈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種類最豐富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實證,幾乎所有現生動物門類的祖先都能在這裡找到。2014年,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啓動建設,佔地20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以“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爲主線脈絡,多角度多層面詮釋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和地球生命演化歷程。
澄江市融媒體中心 供圖
博物館充分運用數字技術展示澄江化石,精心鑽研打磨設計製作了200多個古生物三維復原動畫視頻,突破常規打造了寒武紀海底隧道、昆明魚全息投影、化石MicroCT掃描等100多個多媒體數字展項。其中,寒武紀海底隧道通過3D復原了60多種寒武紀生物,是深受觀衆喜愛的網紅打卡多媒體數字展項。
楊洪龍 攝
澄江化石埋藏特異
類羣繁多且保存精美
目前已發現20多個門類
300餘種寒武紀珍稀動植物化石
被國際科學界譽爲“古生物聖地”
“世界級的化石寶庫”
“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
紅河哈尼梯田
2013年
紅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
位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
層層疊疊的梯田
將生產生活與自然生態巧妙結合
展現出一代代梯田開墾者、耕作者們
認識自然、尊崇自然
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理念
“人的命根子是田,田的命根子是水,水的命根子是森林和樹木……”這是哈尼古歌中描繪的生態和諧。哈尼古歌中描繪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高度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生態系統,已被生態學專家總結提煉爲“四素同構”:山頂的森林涵養水源,匯成溪流、泉水,流入水溝,爲山腰的村寨提供生活用水,也爲村寨下方的梯田灌溉提供水源;低海拔乾熱河谷區因高溫導致河水常年蒸發,大量的水蒸氣隨着熱氣團層層上升,將水分搬運回森林,再形成雨水降落;水沿着梯田層層下滲,被水土涵養,再注入河流,周而復始。
哈尼族世世代代在哀牢山生產生活,依靠大自然的饋贈,打造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這也讓哈尼梯田歷經1300年經久不衰,成爲中國第一個以民族名稱命名、以農耕文明爲主題的活態的世界文化遺產。
近年來,以元陽縣爲代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各縣(市)通過保護和開發,守護哈尼梯田遺產區的綠水青山,維持“四素同構”生態系統穩定。
撒瑪壩梯田 陳永貴 攝
哈尼梯田
是過去的饋贈、是今日的生活、是未來的寶藏
哈尼梯田的綠水青山令人神往
哈尼歌舞令人陶醉
哈尼農耕文化得以傳承
在一代代人的呵護下
這片耕種了千年的世界遺產
依然在無數個四季輪迴中
向子孫無私奉獻着豐饒的物產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
2023年9月17日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項目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第4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通過審議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成爲中國第57項世界遺產
也是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由古茶林、茶園、森林和傳統村寨構成,歷經上千年的積澱和傳承,形成了5片規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和分佈其中的9個傳統村落,是保存完整、內涵豐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
漫步景邁山,古茶林鬱鬱蔥蔥,村寨里民居錯落有致。“山共林、林生茶、茶繞村”的景觀結構渾然一體。雲海浩氣澎湃其間,古樹披紗翠綠氤氳,古老的茶樹與原始森林交錯出一片生機。
景邁山也是“世界茶文化歷史自然博物館”,在悠長歲月中,景邁山世居民族與茶相伴、以茶爲生,種茶、採茶、製茶成爲日常。他們共同創造、傳承茶文化,形成了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獨特文化景觀,訴說着這片千年萬畝古茶林的故事……
雲南每一處世界遺產
都是獨一無二的
它們或雄奇險峻,或溫婉寧靜
各自散發着不可複製的光
這些世界遺產
共同交織成一幅壯麗的畫卷
賦予了雲嶺大地無盡的獨特魅力
吸引着無數遊客前來探尋
趁着國慶假期
一起來雲南探索世遺的魅力吧~
來源 雲南網
責任編輯 易科彥
責任校對 楊颺
主編 嚴雲
終審 編委 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