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斧巡弋飛彈!匿蹤外型 主動雷達尋標精準打擊

戰斧巡弋飛彈陸射型命名爲「提豐」(Typhon),攻擊範圍可達500至2000公里。(取自洛馬公司網站)

戰斧巡弋飛彈可由勃克級神盾驅逐艦上的MK-41型垂射系統(VLS)裝填及發射。(取自洛馬公司網站)

戰斧巡弋飛彈是一款長程、全天候、具備彈翼、以次音速巡弋飛行的飛彈。(取自RTX公司網站)

AGM-158C彈頭裝載約453.6 公斤高爆炸藥,破壞力驚人。(取自洛馬公司網站)

美軍近期在F-35C的兩側機翼下方,各掛載具匿蹤外型的AGM-158C遠程反艦飛彈進行測試。(取自洛馬公司網站)

SOM可由土耳其空軍F-16C/D Block 52掛載,新版本SOM-J也可由F-35A內置彈艙攜帶。(取自Roketsan網站)

土耳其SOM爲次音速、匿蹤巡弋飛彈,前端的半透明外罩內,裝有智慧型影像紅外線尋標器。(取自Roketsan網站)

巡弋飛彈曾在美伊波灣戰爭上大出風頭,次音速巡弋飛彈爲美蘇等國在冷戰時期,以魚叉、冥河等反艦飛彈爲基礎而衍生的產物,後爲全球各國仿效設計。此類武器系統,發射後展開彈翼,以超低空、貼地姿態飛行,躲避陸基/海基型雷達偵測。同時,藉由巨大的彈體尺寸,可攜帶重磅彈頭和大量燃料,進行超長距離飛行。現役次音速巡弋飛彈性能不斷改良,包括導引、動力、匿蹤、尋標等,目前主要有3款改良與新制的巡弋飛彈介紹如後。

美國戰斧巡弋飛彈

戰斧巡弋飛彈(BGM-109 Tomahawk cruise missile)是一種長程、全天候、具備彈翼、以次音速巡弋飛行的飛彈。1972年,由通用動力公司研發,1983年推出服役,是一款中、長程超低空貼地飛行的巡弋飛彈。該型飛彈採用模組化設計,可由車載、船艦、機載、潛艦等平臺發射。過去,RTX公司(原名雷神)和麥道公司都獲得過生產合約共同生產。

由RTX公司製造的戰斧飛彈改良第4型,飛彈具備全方位垂直髮射性能,配備主動雷達尋標器,採用新型多模式處理器,能有效增強戰斧Block IV打擊陸地與海面上移動目標的能力。可由勃克級神盾驅逐艦上的MK-41型垂射系統(VLS)裝填。2019年再次進行升級,包括整合無線電、新型UHF天線、新的中部彈體外殼總成、彈體後部結構變更,以及換新部分新外殼、換裝使用M碼的新型抗干擾GPS接收機。分別是Block Va「海上打擊戰斧」(MST),以及使用現代化「聯合多效應彈頭系統」(JMEWS)的Block Vb,並可加裝MST套件;MST套件包括在海上自主搜索目標的多模式尋標器(被動電磁接收、主動毫米波雷達等)。配備多級彈頭系統,結合增強成型裝藥和後續彈頭,增強穿透強化固定工事的能力,兼具爆炸和散佈破片能力,更有效地打擊軟目標。

另陸射型命名爲「提豐」(Typhon)飛彈發射系統,由1輛營級作戰中心指揮車、1輛指揮車以及1輛再裝填拖車其他支援車輛構成。每輛「提豐」飛彈發射車,拖車頭是M-983A4,拖車裝載一組貨櫃型的4聯裝MK-41發射單元(編號爲MK-70)攻擊範圍可達500至2000公里。陸戰隊也以無人車結合單管MK-41發射管(打擊型)攜帶戰斧巡弋飛彈,強化長程攻擊能力。

美國AGM-158C長程反艦巡弋飛彈

AGM-158C長程反艦巡弋飛彈(LRASM),是美國國防先進研究計劃局爲美國空軍、海軍研發的匿蹤外型反艦飛彈。LRASM可使用多種海、空、地平臺進行發射,爲全球現役首款可獨立進行威脅分級,並自行選擇最重要打擊目標的智慧型反艦巡弋飛彈。

爲在未來戰場上繼續保持優勢,美國海軍決定採購1款可解決魚叉飛彈生存性低落和射程不足問題的先進反艦飛彈。LRASM硬體以AGM-158B JASSM-ER爲基礎,增加飛彈供電能量,導入多頻譜被動雷達、升級電子偵查系統(ESM)和雷達預警機(RWR)、戰術資料鏈,抗干擾全球定位系統(GPS),以及整合數位化空間情景測繪(DSMAC)和自動地形輪廓匹配辨識功能的紅外線成像尋標器,彈頭裝載約453.6 公斤高爆炸藥,破壞力驚人。

LRASM導引系統,由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設計。可使用飛彈內置的被動偵搜硬體,搭配高效能人工智慧辨識出目標艦艇,並可自動迴避主動防禦系統的反艦飛彈。飛彈發射後,在中等空層高度飛向目標,直到進入攻擊模式時,才進行超低空貼海飛行。由於沒有主動雷達尋標器,LRASM不必發射任何電磁波訊號即可鎖定目標,大幅縮小敵方電子偵搜系統預警範圍。

美國海軍空射型AGM-158C,可由B-1B超音速轟炸機、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投射。近期在F-35C的兩側機翼下方,各掛載具匿蹤外型的AGM-158C遠程反艦飛彈,用以測試對機翼震動及飛行性能的影響,做爲未來部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