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隊長」歷坎坷 在臺曾經叫「閃電威龍」
「閃電威龍」在美國因爲品質太差,沒有上戲院,只有推出影音產品。圖/摘自imdb
在今日席捲全球票房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中,「美國隊長」史蒂夫羅傑斯毫無疑問是知名度最高、人氣最旺的要角之一,這位代表美國二戰精神的英雄,一度在北美大受歡迎,成爲民心指標,卻也在戰爭結束後顯得過時落伍,差點不得翻身。在大銀幕上,他早在二次大戰期間已成電影男主角,卻與原着的描述大不相同、盡失原味,1980年代末期終於又被改編,看似有機會回覆原作中的面貌,由於製作品質不高、美國最後沒能上片,又失去一次揚威影壇的機會,可謂歷盡坎坷。
「美國隊長」是漫威漫畫歷史上非常早期的元老英雄之一,當時漫威都還不叫漫威,美國雖然尚未因珍珠港事件捲入二次大戰中,代表美國精神的美國隊長卻大受歡迎,所以3年之後就被專門擅拍電影連續短片的共和影業搬上大銀幕,且是共和影業最砸錢的影片。所謂電影連續短片大概爲十多集的短片集錦,在正片放映場次間的空檔播映,每次大概播出一、兩集,約爲半小時到1小時左右,透過連貫的情節吸引觀衆每週都來戲院報到。在北美以外的地區包括華人區,由於不興這類的放映模式,短片集錦多半是分成上下兩集長片推出,「美國隊長」的電影版也不例外,不過當年上海的戲院將之取名爲「無敵大探長」。
「無敵大探長」是「美國隊長」首度被改編成電影。圖/摘自imdb
翻攝自民國37年申報
翻攝自民國37年申報
之所以叫「無敵大探長」,完全因爲共和影業把漫畫原作改編得面目全非,先是隊長的身分從經過改造的超級軍人變成檢察官,所以不用上戰場打納粹,也沒舉着盾牌,反而常常亮出手槍,名字也從史蒂夫羅傑斯改成葛蘭賈德納,基本上這片子改個名字就完全看不出和「美國隊長」有啥關聯,當年的漫畫公司對此相當不滿,共和影業則辯稱漫畫公司給他們的大綱並沒有講得詳細到男主角的名字、職業或是故事細節,他們可以「創意改編」。
「無敵大探長」和漫畫原作「美國隊長」已有相當大的出入。圖/摘自imdb
從漫畫中的「美國隊長」成了銀幕上的「無敵大探長」,粉絲不知該如何評價,漫威也被弄得很有陰影,日後對於有影片公司來洽談改編態度變得極謹慎,不願再重蹈覆轍,卻因此很長一段時間缺乏漫威漫畫改編影片。在華人區,「無敵大探長」於民國37年首度在上海的戲院放映、拆成上下集,之後來到臺灣,片名和內容都未改,因此臺灣觀衆也早在近70年前已在戲院中和美國隊長有過第一次接觸。
數十年後,漫畫改編電影在全球票房開出紅盤,眼看DC的超人、蝙蝠俠締造出色的賣座,漫威也期待自家作品受到電影公司青睞,剛巧美國隊長、驚奇4超人等也被相中,漫威本來期望頗高。無奈拿下拍攝權的單位,並沒有認真經營的心態,砸下的成本不高,製作品質欠佳。「美國隊長」再次搬上大銀幕,漫威確保主角設定與主線情節不會偏離原着太多,重量級的「娛樂週刊」還曾派記者赴片場探班採訪,加深粉絲的期待,戲院中也出現了該片的前導海報及前導預告,眼看就要在不久的將來正式上映,那知最後卻因片子水準太糟,美國最後只發行了錄影帶。
當年漫畫改編影片已成爲各方矚目的焦點,主要原因是「蝙蝠俠」在美大賣、續集「蝙蝠俠大顯神威」未映先轟動,美國隊長電影跟着受到關注,不料「蝙蝠俠大顯神威」如預期登上全美票房冠軍,美國隊長影片連排進戲院都無法。有趣的是,這部影片竟然曾獲臺灣片商青睞、買進排上戲院放映,片名取爲「閃電威龍」。據當年「聯合報」的介紹:「閃電威龍」是從歷史中找靈感的科幻電影,描述二次大戰期間,墨索里尼發展出面目掙獰的「紅魔頭」科學怪人,但是同一位科學家又替美國製造出名爲「美國神兵」的閃電威龍,兩位超人從二次大戰打到今日時代,花樣雖多,但是終究是邪不勝正。
翻攝自民國81年自立晚報
顯然當年片商對於角色的翻譯,和現今漫威官方譯法又有很大的出入。美國大名鼎鼎的「美國隊長」,在美漫文化尚不發達的1990年代初期臺灣,知名度跟超人、蝙蝠俠完全沒得比,臺灣片商只有在電影廣告上標榜「與『蝙蝠俠』、『超人』同稱近代美國三大轟動傳奇小說人物」,可惜關注度還是差非常多,加上同檔不幸碰上大片「異形3」,臺灣票房相當悽慘,很快就在戲院中消失。此版影片中的美國隊長是是美國傳奇作家-「麥田捕手」原作者沙林傑的兒子麥特扮演,麥特沙林傑和父親一樣人高馬大,甚至比目前人氣爆棚的克里斯伊凡還要高大,扮相算是不錯,被影片的惡劣成績拖垮,再也沒機會成爲一線巨星。
麥特沙林傑在「閃電威龍」中扮演美國隊長。圖/摘自imdb
克里斯伊凡扮演的美國隊長,深受全球觀衆喜愛。圖/摘自imdb
六年級影視圈萬年小記者,生活中不能不看電影,不能缺少影集,口味不完全主流又完全不上流,努力在工作中擠出更多時間欣賞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