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人難搞!臺積電日本廠進度超前 背後原因曝光

臺積電赴美設廠阻礙重重。(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臺積電美國廠進度延宕,董座劉德音點出當地熟練裝機人才不足,須從臺灣調派經驗豐富的人員支援,結果遭美國工會反彈,並狠批臺灣承包商管理層混亂。外媒報導,不同於美國廠工人問題一堆,日本工人可長時間工作和服從僱主,也願意全天在無塵室中工作、加班,臺積電認爲,在日本設廠更合適。

路透社報導, 知情人士透露,臺積電對於美國廠進度感到沮喪,除了在當地招募熟練裝機人才不易,從臺灣加派技術工人前往支援,也面臨當地工會的阻力。

與此同時,臺積電熊本廠耗資86億美元(約臺幣2750億元)蓋廠,預計2024年開始生產成熟製程晶片。

消息人士說,臺積電在確保首座日本廠如期量產,同時考慮增設第二座晶圓廠,生產先進製程晶片,臺積電對日本作爲生產基地的信心不斷增強,且愈來愈樂觀。

臺積電先前在聲明中表示,海外擴張取決於客戶需求、政府支持程度和成本考量等。

Isaiah Research分析師 Lucy Chen表示,臺積電與日本政府之間的關係是互惠互利。她補充說,日本對臺積電的優勢,包括晶片設備和材料供應鏈,以及臺日工作文化、地理位置也很接近。

消息人士稱,臺積電認爲,日本工人以長時間工作和對僱主強烈服從而聞名,同時更願意在全天候運轉的無塵室中工作、加班。一位晶片高層表示,晶圓廠的機器要隨時運作、無法關閉,因爲重啓時必須重新校準,成本也大幅提高。

知情人士說,從供應鏈、政府關係和工作文化來看,臺積電坦言,在日本設廠更適合。

相較於日本廠進行順利,美國廠卻遇到瓶頸。張忠謀曾多次提到,美國在晶片設計上有全球優秀的人才,但在晶片製造則面臨嚴重人才短缺問題;此外,他以臺積電經營25年的奧勒岡廠房爲例,同樣的產品奧勒岡州的製造成本,比臺灣高出約50%,並直言,美國製造晶片成本難與世界競爭,是昂貴且徒勞無功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