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臺人都知道CoWoS是什麼… 打造「亞洲那斯達克」為何臺灣有優勢?

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臺灣半導體及電子產業佔臺股最大市值,第二大產業是金融業,今年獲利相當良好,上半年總共獲利達6062億臺幣。

但臺灣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的排名不斷下滑,2010年臺灣排名第19名,2018年掉到32名、2020年42名、2021年跌至61名,2024年最新評比下滑至73名。

臺灣可能成爲亞太金融中心嗎?

最近行政院宣佈要將臺灣打造成爲「亞太資產管理中心」,未來計劃主要以「留財爲主、引資爲輔」,以投資臺灣爲核心,不會太強調國際化或引進外國資金與人才。金管會認爲,地緣政治緊張或許會阻礙資金來臺,但大多數國人反而很淡定,所以才能夠「留財」。

這沒有錯,臺灣有錢人過去是把錢投到國外,交給國外私人銀行如UBS、花旗等管理,現在臺灣錢淹腳目,開發富人理財的確是一大商機。不過,臺灣缺乏好的投資工具,大家常把錢投進股票或房地產,而股票又集中在臺積電、半導體和AI等類股上,以致於少數股票市值過大、房地產價值一再破紀錄。

雖然臺灣不一定需要外資,但若要發展爲金融中心,光靠自己的錢還不夠。「中心」代表「樞紐」,必須能彙集全球各地資金,長期來看仍需開放。

另一個臺灣目前難以成爲金融中心的原因是,我們過於強調二級市場交易,相對不重視一級市場。一級市場就是發行市場,金融中心一定要有企業願意在當地上市募集資金,美國那斯達克變成重要金融中心,就是因爲有許多科技股選擇在該地掛牌。

成爲亞洲那斯達克?臺灣有哪些優勢和障礙?

在我看來,臺灣應該積極發展成爲「亞洲那斯達克」,因爲臺灣有許多世界一流科技產業,除半導體外,電子及生技業均有很高含金量;臺灣投資人也願意瞭解技術,超微執行長蘇姿豐表示臺灣每一個人都知道CoWoS是什麼。

但爲何臺灣資本市場無法成爲亞洲募資中心?主要原因是重硬輕軟、缺乏「本夢比」想像力;主管機關心態保守、不夠開放;近期危機則是臺灣地緣政治風險。

最近臺股大跌,說明投資人信心仍然不足。臺積電變成套利工具,假如地緣政治情勢惡化,臺股只有短期投機價值,不會有長期投資價值,值得投資人與政府深思!

《原文打造「亞洲那斯達克」,臺灣爲何有優勢?資深投行家:關鍵在這2點》

※本文出自「商業週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